面對升息、通膨只能被動接受?動盪的2023年,帶你看懂經濟展望

台經院研究員-教授-邱達生-經濟展望
疫情衝擊國際經濟,台灣2020年卻出現奇特現象,成為全球少數表現比前一年(2019年)還好的經濟體。展望2023年經濟,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暨東海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邱達生,從拉抬GDP的四大引擎,帶你看懂經濟發展。

 

面對通膨、升息、匯率挑戰,你感受到的或許是身邊「漲聲」不斷,但想在2023年抓住經濟情勢,你得更關心的是台灣的出口表現,而它也是拉抬GDP的重要引擎之一。

別以為出口數字、出口類別與你我無關。回首2020年、2021年,台灣民間消費負成長,當經濟可能也是負成長之際,所幸遠距商機崛起,需要半導體做為基礎的數位經濟,讓台灣在2020年因為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等主要產品的出口拉抬,反而能有不錯的表現。

因此,當2020年全世界經濟正面臨不亞於2009年的全球經濟海嘯的衝擊時,台灣顯得格外獨特,但2023年台灣表現還能如此亮眼嗎?

邱達生-國際情勢-2023年經濟走向

邱達生以國際情勢分析2023年經濟走向的各種可能性。(涂豫新攝)

「台灣的出口引擎可能有滿大機率會受到歐美市場萎縮影響,儘管數位經濟崛起,但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產品的需求,已經在2022年下半年,出現相關的庫存過剩,有供需不對稱情形。」

邱達生憂心的是,當我們供應方在庫存去化,如果需求方也在調整,就會造成「去化時間」拉長。

目前普遍預期「去化時間」會拉到2023上半年之際,邱達生指出:「2022年第四季,到2023年的上半年,出口都是沒有能見度,因此2023年的經濟是肯定不會比今年好。」

四大引擎看2023

當歐美需求減緩,占台灣出口將近8成的零組件等中間產業,沒有運轉動機,供應鏈無法運動,第一個引擎「出口」被削弱,影響股市表現,使得第二個引擎「民間消費」也不樂觀。

扣除依財條件編列預算的重要引擊之一「政府支出」,2023年已經有二大引擎,不確定性很高,只剩下的第四大引擎「投資」。「現在出口減緩、需求減緩,投資動能也是不強的,再加上因應通膨,投資的成本也較前二年高。」邱達生補充,2023年樂觀的成份不高。

那麼主計處預估解封後,赴台的觀光客呢?也不能帶動民間消費嗎?邱達生點出匯率是關鍵,「台幣貶值幅度在2022年,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是中段班,日、韓貶得更多,得要他們的匯率反轉,所得在台灣的購買力較強,日、韓客,才有來台動機,這其中也包括海外台胞。」

2023年台灣只能被動的被大國牽動嗎?邱達生說明,並不是被動,只是台灣強項不在品牌,近8成都是中間財,當品牌客戶沒有需求,就沒辦法創造新需求;儘管做品牌或許能朝創造需求方向走,但風險卻更高,像南韓2022年貿易赤字,就是品牌因景氣好時,藉由規模經濟獲利,但景氣不好,受的傷害可能比台灣更嚴重。

難道2023年只能悲觀以對

邱達生進一步說明,並不是2023年滿悲觀,而是部分學者認為可能會有更壞的情況,以美國紐約大學的羅比尼為代表,他就提出2023年經濟受創情況,會比2009年更嚴重,原因是比起金融風暴前,2022年升息的幅度跟頻率,已遠遠超過當時。

邱達生-2023年經濟-可期待

儘管各界普遍看壞2023年,但邱達生認為仍有可期待之處。(涂豫新攝)

不過,相對樂觀的是,如今金融環境應該已經與過往相異,經濟體質不同,過去時空背景下的因素造成的金融危機,未必會發生。

因此,影響2023年全球經濟的重要角色,邱達生說,仍是拜登、習近平,儘管原本俄羅斯在全球經濟影響力較低,但因為現今與俄國相關的地緣政治事件,影響到歐洲經濟發展,讓普丁間接成為了國際經濟要角之一。

也就是因為普丁,讓歐洲看到俄烏戰爭開打,地緣政治風險升高,把2022年初早該反應通膨的緊縮政策,拉到7月才執行,使得他們現在得承受後果,而要怎麼度過這個冬天,也成為外界眼中有的大問號。

相較國際上,要關注歐美先進國家的終端需求是否減緩?新興市場出現債務危機與否?二大不確定因素。回到台灣面對通膨,實質所得可能因此減少,但邱達生也就整體數據鼓勵大家,也許沒那麼慘。

「大家討論魯肉飯漲、雞蛋漲,但相較冷氣和洗衣機等耐久財,價格相對上揚不多,台灣CPI年增率,相較於亞洲各國其實很不錯,比長年飽受通縮之苦的日本通膨還要低,那是很了不起的事,南韓更不用說。而台灣貶值情況比亞洲其他國好,阻貶的部分,也較韓國好。」

等待春暖花開時 該怎麼做

「樂觀成分不高,不要太悲觀,也千萬不能太樂觀。」邱達生總結2023年的情況。原因在於依照預測,比較好的情況是,上半年低點可以做結束,下半年做回溫,這是比較可以期待的地方。

不過,接下來的低點,難道只能像大家開玩笑的說,少吃一點、少買一些嗎?邱達生也特別點出2023年機會點。

邱達生-2023年經濟走向-耐心等待

盼望2023年經濟春暖花開時,得先耐心等待。(涂豫新攝)

「若下半年回溫,大概是比較有力的拉抬時機,個人的話,當上半年悲觀的反應在金融市場,反而是做些個人投資布局的好時機,但是以長期投資的心態為前提。」

而台灣中小企業,邱達生也提醒,在景氣不好的時間點,要想辦法把損失降到最低,也因為不像大企業有儲備外幣,要特別注意匯率的走勢與變化;另外,更得小心需求方的變化,因為庫存也在中小企業的成本管控,仍占有相當比例。

至於各行各業的人力都要較為節省,企業主得理解,如今不是一個增聘的好時機,特別是製造業;服務業更是挑戰極高,且戰且走,別覺得2023年的消費力道會很強勁。

邱達生相信,2023年成本端的通膨,應該可以慢慢減緩:「因為成本端就反應在PPI,現在主要國家PPI持續往下,PPI和CPI年增率的差距越縮越小,轉嫁的動機越小,消費者感受到的壓力會比較輕。而當同樣PPI跌到CPI曲線以下,廠商獲利開始回來,就不會再有轉嫁的情況。」

而在焦慮的氛圍中,他也提醒要有耐心,靜待歐美的終端需求回溫,中國大陸跟台灣的二邊情勢,緊張氣氛能夠淡化,二岸之間的供應鏈恢復運轉,經濟就能比較春暖花開。

分享本文 /
請留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