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指需要被關注與照顧的女性族群;『渴望』代表著每個人內心都有渴望、想做的事,我希望能夠幫助這些女性實現想法。」
為何會想成立以關懷女性議題為主的「她渴望 SheAspire(後簡稱她渴望)」平臺?創辦人陳衍綸想了想後,語氣堅定地說:「因為我想要成就自己,造福他人。」聽來略顯官方的回覆,從他的口中說出,卻是真摯動人。
曾任職能治療師的陳衍綸,喜歡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卻也對只能幫助到治療室的病患,無法接觸到更廣大的群體,而有些許遺憾。既非厭惡治療師一職,也不是對薪水不滿,純粹是希望能透過網路平臺,觸及到更多人,幫助他人之餘也能獲得收入。
「我原本是希望公益跟賺錢能夠並行,只是做到後來,我的公益角色做得比較好,也就順著這樣的方向走下去。」經營公益型平臺,本就不易獲利,自創立她渴望以來,陳衍綸過著省吃儉用、低調簡樸的生活,只為維繫平臺的營運。「目前我還沒有因為做她渴望而賺到錢,沒辦法享受富裕的生活,但三餐有飯吃,不至於過不下去,已經是老天爺還願意讓我走在這條路上的幫忙吧。」
性格裡的溫柔 源自父母親的言行身教

公益之路難行,他仍堅持上路。「我想我愛別人比較多,比較不會善待自己。」陳衍綸的利他性格是天性使然,看到他人受苦會感到心疼。但他也說,助人的個性也受到父母親的身教影響。
出身嘉義水上鄉的陳衍綸,父母在鄉里間開了一間傳統雜貨店,他們有著一份特有的純樸與善良。在他的兒時記憶中,曾有一名年輕女孩在雜貨店前,突遭地方惡霸欺負,父親見狀,不顧自身安危,趕忙跑出店外救人,幫助女孩平安脫困。又或者,碰到生活較為困苦的人,父母也會適時給予幫助,並且不求回報。這份對人的體貼,刻在陳衍綸的血液裡,內化成他待人處事的方式。
她渴望為沉默付出的女性發聲
她渴望的起點,是陳衍綸擔任職能治療師的期間,觀察到的特殊現象:大部分出入醫院的陪病家屬,有很大的比例都是女性。她們被社會賦予照護者的角色,為家庭付出極大心力,卻經常受到忽視。這些女性是沉默的一群,令正義感滿溢的他,一直渴望為「她們」做些什麼,使其活得更有力量。熱愛閱讀的陳衍綸,一開始便選定文字作為發聲工具,透過採訪與書寫,替辛苦的女性發聲,記錄下她們的生命故事。

創立初期,陳衍綸非常低調,加上生理男性主動向女性提出採訪邀約,難免會碰到不受信任而被婉拒的情況。為此他看得淡然,不會將他人的拒絕放在心上,反而更珍惜每一個願意相信他、接受訪問的人。從 2012 年創辦她渴望至今,已經採訪超過 500 個受訪者,寫下無數個動人的故事。
然而,即使已訪問過上百人,他始終沒有失去對人與事的耐心與溫度。「我是老派的人,每次寫稿都會先將逐字稿整理出來,然後再寫成文章,而且會很小心斟酌每一句回應之間,存在著的細膩情感。」一篇文章,至少要花上兩至三天的時間才能完成,陳衍綸深知這件事並不符合經濟效益,卻依然用心面對每一位受訪者。他不想只是做一個偷故事的人,更是期許每個託付給他的故事,都被好好地訴說出來。
為此,他有些靦腆地說,從來沒有受訪者特別稱讚過他寫的文筆,但曾有受訪者跟陳衍綸說,他的文字寫出了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也有人將他寫下的文章當成名片,用來向他人介紹自己。這些溫暖的回饋,是陳衍綸能持續書寫下去的動力。
改變精神最快的方式,就是改變外貌
只是,書寫文章雖能獲取可觀的瀏覽數字,卻無法兌換成等值收入。「我以前想得很天真,以為寫出來的文章只要有人閱讀,瀏覽率就能變成收入,但後來發現這件事辦不到。」理想也得要有現實金援的輔助才能成功。為能支撐生計,陳衍綸在創辦她渴望的第二年開始舉辦活動增加收入。

「第一場活動是創業講座(2014 年),我們當時就做了決定,要把門票收入拿來做公益。」他如實履行與自己的約定,將第一場講座的收入,用來贊助中壢晴天太鼓隊的老師費用。除了資助太鼓隊外,她渴望陸續開辦多項才藝課輔班,讓年輕孩子能夠在課後學到更多樣的才藝。而廣受歡迎的公益彩妝活動,也正式啟動。
彩妝活動的發想是陳衍綸仍在擔任治療師的期間,注意到早療機構內的女性朋友,每天忙於照顧家人,外貌看起來都比較疲憊、氣色不佳。他腦中旋即浮現一個想法:「改變精神最快的方式,就是改變外貌。」於是,他力邀曾採訪過的彩妝師來教導姐姐妹妹們化妝,對方一口應允,還幫忙邀約其他彩妝師共襄盛舉。「化妝的過程,其實是重新好好碰觸自己的時刻。」透過幫自己上妝,也讓這些鮮少打扮的女性,瞬間多了份久違的自信。
所有的行動都需要先跨出第一步,才有後續激起的陣陣漣漪。陳衍綸回憶起第一場公益彩妝活動前,他也曾自我懷疑:「我真能做到這件事嗎?」當時,他在個人臉書平臺上發文呼籲,希望能募集一些彩妝物資辦活動,沒想到迴響超乎預期,竟募得超過百個包裹。從 2015 年至今,她渴望舉辦過無數場的公益彩妝活動,甚至有一年舉行 13 場彩妝活動的紀錄。

讓他特別感動的是,很多參加彩妝活動的姐妹們,剛走進活動現場時,臉上常掛著一副疲累的模樣,但是離開時,都會綻放光采,露出開心滿足的笑容。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帶來令人驚奇的效果。對陳衍綸來說,公益彩妝活動的真正意義,是要修復人們的心,獲得多一點的力量去面對生活中的壓力。
以助人為己任 承接住需要幫助的人
如今的她渴望,除了有當初為了因應新冠疫情而開發的線上課程外,還有每週的實體課程,幾乎是每兩天就會有一場活動。如此龐大的行程如何消化?陳衍綸感激地說,所有活動背後,都有一群善心人士和志工的熱心幫忙。他有一個超過 200 人的志工群組,「有需要的時候,我會在群組上面發文,就會有志工前來支援,一起完成許多事情。」雖然她渴望的活動仍以北部為主,但隨著志工人數持續增加,活動也逐漸能跨出北臺灣,向外延伸。

面對繁重的工作,陳衍綸卻是甘之如飴,認同所做之事的意義:「以公益彩妝為例,大家願意響應捐贈物資或是自願當志工,我覺得這就是大家喜歡、而且正確的事,這麼一想,就會更有信心去做下去。」問他:是否曾經想過,若是沒有她渴望,生活會不會更輕鬆些?他沒有即刻給出答案,花了點時間思考才認真答覆。
「如果能再重來一次,或許有可能會選擇走上不同的路,也許會開間治療所,生活會更自在愜意些。」說完,他輕聲笑了出來,接著補充:「我如果決定去做一件事,就會想看見它的結果。還沒有達到心中預期的結果時,就想要繼續做下去,無法放下它。因此,我 12 年前決定要做她渴望,現在就沒想過要放棄。」
無論是擔任職能治療師或是創辦她渴望,能不能為社會盡到心力,始終是陳衍綸的生活目標。「我很多的行動都是以他人的需求為出發點,在不同的位置上,去服務不同的人。」那是深植在他性格中的 DNA,成為一個在能力範圍可及處,能夠儘量承接住每個需要被幫助的人。
訪談結束時,臺北突然下起雷聲轟隆的午後雷陣雨,行程滿檔的他並未多做停留,準備往下個目的地前進。問他是否需要叫輛計程車代步?他看著窗外的大雨,還是決定徒步走去搭捷運,不願為了自身的便利而增加額外的花費。
他的腳步堅定,身影逐漸消失在灰濛的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