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開演前,主控臺的電腦前會特地擺上一包「乖乖」,直到演唱會結束,用來確保整體流程順暢;上班族的電腦桌放上乖乖,據說能有效控管工作的可能意外;而一些知名高科技產業的工作人員,對於不能有所閃失的資訊操作,也會放上乖乖,要求電腦乖乖聽話,完成任務。
上述的情景,在臺灣各公司行號或是活動中隨處可見,彷彿乖乖擁有神力,能安定各行業的作業流程。乖乖,這個從小聽到大的詞彙,有著安心、溫暖、關懷與呵護之意,如今更是融入了臺灣人民的日常中,成為一股隱形的支持力量。
這個改變應該是乖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乖乖)始料未及的附加價值!一個已經 58 歲的老牌國民零食,不單單是長期以來滿足各年齡層消費者口腹之欲的零嘴,乖乖寫下的銷售紀錄,以及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優質形象,更是臺灣零食界的一頁傳奇。
從吃得健康轉型成吃得快樂和享受

今年滿 80 歲、現已光榮交棒的乖乖創辦人之一(也是前任董事長)廖清輝眼中,乖乖的榮光是他和父親,以及公司重要幹部共同創造的傲人成績。「公司一開始是做藥品買賣,常常飛往日本視察。隨著臺灣醫療衛生的進步,國人生病的比例大幅減少,因應現況改變,公司的營運方針也隨之更換,在走向健康的路上,目的不再著重於治療、更看重快樂與享受,於是公司改弦易轍,展開在食品方面的全新經營。」
他回憶說:「當時類似乖乖的商品,臺灣有零星幾家公司在製作,只是,我們引進日本當時賣最好的商品,用適合臺灣人的口味,開始量產,在 1968 年有了第一包乖乖。」產品完成後,品牌名稱該叫什麼?該用怎樣的圖案和標誌?廖清輝笑說:「人家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我們是四人小組,我爸爸、我、廣告部主管和一位畫家,腦力激盪出乖乖的模樣,當時一邊開會一邊修改,直到四個人都滿意了,才拍板定案。」
取名乖乖,沒有算筆畫,憑藉的是每一位華人從出生到長大最常聽到的一句話,突發奇想成為品牌的名稱。「剛開始,有兩、三個名字進行取捨評估,後來靈機一動,想說孩子還小時,常會哭鬧不休,大人會說乖乖、乖乖,小孩才不哭不鬧。長大讀書時,父母親總會告誡子女要乖乖讀書、乖乖地做一個好國民。乖乖,就是生活日常中很常聽見的一句話,當時有做一個問卷調查,每個人每天會說出『乖乖』兩字的次數,大約有 28 次,這麼高的頻率,說明這個詞語早已融入大眾的生活,尤其在華人圈內,普遍認為這兩個字淺顯易懂又富含意義,最後便決定將新產品命名為乖乖。」
走在時代前端的廣告創意 讓乖乖形象深植臺灣民眾心中

乖乖的人偶圖形靈感,源自當時熱門的布袋戲《史艷文》,劇中有名的甘草角色「哈嘜二齒」的牙齒標記,也成了乖乖主角的特徵之一。再融合小丑的鼻子、戴上西班牙鬥牛士的斗篷、穿上牛伯伯的鞋、頭頂拿破崙帽子,將多種各具特色的圖像組合起來,成為乖乖寶寶的視覺圖像。
名稱與圖像定案後,如何宣傳推廣呢?廖清輝匠心獨具,在只有黑白電視機的年代,創造出真人結合卡通拍攝電視廣告,並包下傍晚時段放送,強力曝光造成話題,很快炒熱乖乖的知名度。
廖清輝懂得商品要能賣座,除了商品本身有特色,還要仰賴創意的行銷。透過電視曝光、卡通、台呼(SLOGAN)、廣告 CF 等,多管齊下,「在那個年代,能有這樣的創意思維,確實是一個走得很前端的想法,乖乖馬上一炮而紅。之後在包裝內附上不同的贈品,並且持續推陳出新,緊扣住小朋友的興趣,維持銷售熱度不墜。」他接著說:「乖乖剛上市時,我在市場看到一位開著外國車的先生,下車買了幾包乖乖後便上車離開,看到這一幕,我就知道這個商品紅了!」
乖乖有多受歡迎?「我想絕大多數的臺灣人都認識這個品牌,小朋友遠足帶乖乖,應該也是成長過程中的必備經歷。乖乖的銷售紀錄相當驚人,那時公司的生產線是 24 小時不眠不休的趕工。」
彩色的人生 要靠自己走出來

乖乖 58 年的歷史,廖清輝就參與了其中 36 年,回首這段歷程,唯有感動。「能讓大部分的人都認識到這個品牌、研發出非常好的產品和口味,甚至之後再創造孔雀餅乾,以『從無齒(0 歲)吃到無齒(100 歲)的餅乾、愈冰愈好吃的孔雀捲心餅』當作廣告詞,受到歡迎。我覺得這些產品,就像是我的小孩,催生、孕育、成長、茁壯,很有成就感。」廖清輝從當年跟在父親身邊學做生意,到獨當一面,再到完全交棒,他驕傲自信地說:「這段時光,我持續地挑戰自己、秉持用心的職業精神將品牌做好,並活得瀟灑快樂。」
面對人生,但求活得快樂,豁達以對。廖清輝曾有過在鬼門關前走一遭的經歷。1964 年一次嚴重的高壓電意外,導致他在醫院內躺了三個月,經歷過清創挖肉的椎心之痛,「我走過生死交關,這條命是撿回來的。」這樣的感觸,讓他在接手公司後,更用心在學習和創造上。
「我喜歡思考與創造,我要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品牌。為了乖乖的營運,我中風過三次,但我無懼,笑說自己是九命怪貓!」努力過後的成績,廖清輝自認無愧於心,「古語有說人生 70 才開始,我今年 80 歲,我覺得我的人生還年輕,要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年紀滿 80 歲、和老婆結婚滿 50 年,但創作的心依然炙熱。日前,廖清輝剛完成「手機攝影展」,出了一本《手機攝影集》,記錄他十年來各地走透透的生活寫真。攝影的啟蒙,源於他在 1962 年就讀成功高中時,參加的攝影活動,受到攝影大師郎靜山啟發而愛上攝影,直到 2014 年覺得 iPhone 的手機拍照功能已足夠成熟,並在 2019 年以手機作為攝影工具,走到哪拍到哪,累積可觀的照片數量。「我騎腳踏車環臺灣兩圈,換過膝關節、做過腰椎微創手術,就只為能拍下我覺得很美、很有意思的照片,這就是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自己負責。」
締造「國民零食」乖乖的熱銷紀錄,也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一頁傳奇,「人生就是彩色的,每一步都值得走出來!」廖清輝用個人的經驗,向所有人勉勵道:「人生起起伏伏看過太多事,每一次的最低潮都會有貴人相助,走過風雨;現在就是繼續和老婆一起過生活、拍照、騎車,她的爽朗與愛笑,互補了我的不苟言笑,相知相惜,這就很滿足了。」走過乖乖的黃金年代,也走過自己人生的風風雨雨,廖清輝用創意與韌性,為臺灣留下的不只是經典零食,更是一段活出精采、勇於創造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