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陶晶瑩」,她早已是金鐘獎的熟面孔,主持過多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入圍多次主持人獎,更拿下三座不同類型主持人獎座,風光至極;今年,這位金鐘獎常勝軍再度叩關,卻以《虎姑婆和他的朋友》節目入圍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首度從綜藝舞臺進軍兒少領域,對她來說是主持的另一深層挑戰,更是她在子女長大後,用工作來重溫媽媽心的溫馨體現。
入行 35 年,陶晶瑩早已建立起她濃厚的主持風格,從早期《好彩頭》、《頑皮家族》的可愛模樣,到《娛樂新聞》時的百變風貌,《戀愛講義》中的知性,《大學生了沒》搖身成為大學生心中的姐姐,都在當時的綜藝風潮中帶動流行、創造屬於她自己的個人魅力。
如今,她不再以流行、話題為本,翻轉過往形象開始主持兒少節目,這項改變是她的突破,「主持過各類型節目,唯獨少了兒少這塊,當媽這麼多年了,有心得、有感悟,也許這會讓我更能在感同身受中,更加可以發揮。」
或許是一種母愛的潛移默化,加上想為這塊土地上的兒少做點什麼的想法,陶晶瑩覺得在這個時候主持《虎姑婆和他的朋友》是水到渠成的出手。她和同為政大的學姐、富邦集團董事長夫人陳藹玲無數次討論內容、遴選歌手、田野調查,以小孩子多半知道的「虎姑婆」角色當成節目主角,她披上粉紅色虎皮的形象,翻轉了虎姑婆暗黑、可怕的恐怖印象,用溫暖、親切的方式陪著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開始一集又一集的對談。
擔任兒童節目主持人的新挑戰

涉獵了新的製作方向,主持當然難不倒陶晶瑩,她卻對於兒童節目的採訪高難度深深有感。陶晶瑩提到小孩子的情緒有時候很難用大人的角度和方式去控場,訪問大人可以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比較可以適應錄影的環境和流程,但小朋友不一樣,要慢慢和他們聊天、和他們玩成一片,讓他們卸下心防和緊張感,願意與主持人互動、聊天,這些都是新挑戰。
當錄影正式開始時,又是另一階段的考驗,不能錄太久,因為小朋友會累,有時候小朋友情緒好,又玩得很瘋、聊很開,「時間和現場氣氛的掌控,兒少節目主持人確實不簡單。」
「順著小孩的話、該怎麼聊就怎麼聊,過程中,做最好的準備,但超過一半會有意外的發生,真的是腦力和體力的大考驗!」製播一季,陶晶瑩有感而發,「原來兒少節目主持這麼費神,好佩服那些兒少節目主持人可以主持這麼多年,帶動唱跳,真的很辛苦!」
當然,在演藝圈奮鬥多年的她,用智慧與經驗取勝,動用她和唱片圈深厚的關係,和團隊一起通力完成邀請,包括徐若瑄、黃韻玲、品冠、旺福等音樂人都是節目來賓,用音樂和表演與小朋友玩成一片。陶晶瑩將節目調性定位於為六到十歲兒童製作的流行音樂節目,讓不斷勇於創新的她寫下另一個主持里程碑,獲得金鐘獎評審的入圍肯定。「金鐘老將卻是兒少節目主持新秀」再次展現了陶晶瑩的主持多元性。
兒少節目主持給了陶晶瑩在金鐘獎上再一次的能見度,這些年來對她來說,收斂了過往給人「鋒芒帶刺」的犀利感,這些轉變,都是她用「時間」來沉澱的成果,長達 20 年的主持經驗,在歲月的沉澱下,讓她在完成一個階段性任務後,總能更瀟灑地放下,帶著自在與釋然,邁向下一個全新的目標。
責任心與自我要求,帶來了龐大的壓力
回憶過往,陶晶瑩不諱言是「人生一路都在面對難題」。從主持《好彩頭》開始,高壓如影隨形,「一天錄影需要趕集數,所有的標準就是快速、準確,急行軍作業如同作戰。
主持了《娛樂新聞》直播,又是和時間賽跑,來賓有準時到嗎?顧著節目流程時還得了解同時段其他節目出了什麼招,節目播出後天天看收視,討論哪一段收視低、檢討著每一個下滑、不盡理想的數字,為了收視率,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在那樣的環境下,生存兩個字好辛苦、卻又得天天面對。」

龐大工作壓力,已經足以讓陶晶瑩忙翻天,懂事又孝順的她,將養家的重任一肩攬下,無疑是另一股壓力的來源。家中每一筆管銷支出,都是她和收視率拚搏後的所得,「把爸媽養好、把家安頓好,在那個年代我覺得就是責任。」她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過了多久,只知道即便自己已經即將臨盆,她還是得拿著手機聯絡事情,只因為媽媽住院了,所有的大小事她都得管。
日子改變了過去的種種,如今的陶晶瑩,不再讓自己過得「太委屈」。她說:「現在也不是就此沒有壓力,只是隨著時代演變,節目已經不再是單純比收視率、爭死活;以前的娛樂節目可以進入大眾的視野,現在是小眾與分眾市場,要如何學習新的製作、思維,跳脫以往傳統媒體的架構。我學幕後製作、剪接、錄 Podcast、甚至全程參與《虎姑婆和他的朋友》節目,也是另一種壓力,必須要與時俱進的學習壓力。」
不打小孩,更重視子女的溝通與表達能力
當然,小孩成長的過程中,課業產生的學費和生活費,也是一項不小的負擔,她笑說:「每當有音樂人問我『何時再發唱片』?我總笑說如果沒生這兩個小孩,以我這些年來的工作積蓄,我當然可以隨時自掏腰包出片,只是女兒才大一、兒子才高中,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我才能全然放手吧!」
提及孩子,陶晶瑩眼神中有滿滿的愛,「兒子打來說想我,我就飛過去和他相處幾天;女兒說想看誰的演唱會、可以嗎?當媽的只能照單全收。」這是身為人母歡喜做甘願做的體現。

陶晶瑩在兒少節目中是溫和的「虎姑婆」,其實,這也是她對小孩管教方式的直接投射,「我是說道理的媽媽,從不打小孩。」每當小孩惹怒她時,她會先看事情的嚴重性,再以「你為什麼會這樣呢?」和子女進行溝通,「一方面避開激動情緒產生的副作用,也可以藉此培養小孩的溝通與表達能力,或許如此,自然也練成了和小朋友溝通的能力和方式,有時候走在路上,會有小朋友主動對我笑,讓我更有信心去主持兒少節目。」

在主流的綜藝舞臺,陶晶瑩有著一線大牌的地位,並被綜藝圈譽為「張小燕接班人」,她也夠資格接下這樣的頭銜和任務,「我生第一胎的時候坐月子,躺在床上看電視,我會和電視對話,模擬自己就是節目主持人,會問來賓哪些問題。也因為這樣,而更加確認我真的很喜歡主持工作,當主持人絕對是我的天命!」
在舞臺上,陶晶瑩曾是與收視賽跑的戰將,如今則是與孩子對話的傾聽者。不同階段的節目,映照的不只是她的專業功力,更是她對人生的體會與回應。主持是她的天命、是一份責任,也是她選擇與世界保持連結的方式。當鏡頭熄滅、舞臺落幕,她依舊以一顆真誠而好奇的心,迎向生命裡的下一場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