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觀察室】解放摩蘇爾2016 在硝煙與浩劫中紀錄第一手戰事消息

【地球觀察室】解放摩蘇爾2016 在硝煙與浩劫中紀錄第一手戰事消息
摩蘇爾在2014年被伊斯蘭國攻陷,並要求當地的基督徒改信伊斯蘭教,大收宗教稅以維持「國家」運作,且對反抗者使用血腥殘暴的威脅手段大開殺戒,即使是穆斯林,也有許多人被嚇得不敢繼續再待下來,第一波就引發了超過50萬人的逃亡潮。鄰近摩蘇爾的庫德自治區,一下湧入了來自摩蘇爾的大量難民。

 

摩蘇爾橫跨底格里斯河兩岸,是伊拉克第二大城。亞述帝國在這裡建尼尼微城,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歷經波斯、馬其頓、阿拉伯、蒙古,及鄂圖曼等帝國的更迭統治,摩蘇爾匯集了各代各族的多元文化,本來應該是滿滿的文明底蘊,卻不想在伊斯蘭國的侵略後被破壞殆盡。底格里斯河的上游有水壩,尤其是摩蘇爾大壩,提供城市的水力發電,也灌溉農田,是民生所需。

早在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後,放任其境內不同教派相互衝突,引發各種動亂,已經逼得不少民眾逃往鄰國或西方國家尋求更安穩的生活。摩蘇爾和伊拉克其他大城一樣,長年以來都有或大或小的武裝衝突發生,而伊斯蘭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被滋養茁壯,最後成為全世界都害怕的極端組織。

2016年,伊拉克政府軍在美軍的支援下發動解放摩蘇爾行動,一波波攻擊,從城市外圍打到核心地帶,把伊斯蘭國的勢力逐漸消滅,這一場硬仗打了至少九個月,才順利讓摩蘇爾又回到伊拉克政府的管轄,雖然城市的重建工作進度緩慢,但曾經逃命離家的人們慢慢回來,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我不知道哪來的勇氣,2016年底,要求Fixer試著幫我安排政府軍在前線的作戰行動採訪和拍攝,因為我很想知道政府軍在最前線的作戰實況。

儘管風險極高,彭光偉先生仍毅然前往戰場。(圖片來源/我是地球人彭光偉)

儘管風險極高,彭光偉先生仍毅然前往戰場。(圖片來源/我是地球人彭光偉)

交涉工作一直持續到我們準備挺進前線的前一晚才確定,我能理解軍方的立場,媒體想要拍攝最即時的場景,採訪動態的戰爭過程,以及困在戰場中的人們,但是多一個人進到戰場,他們的風險就高一分,因此得細細評估,這是生死攸關,不是打戰鬥電玩遊戲,死了還能再重頭來過。

為了進到戰場,我們轉了兩次車,我們先是到了摩蘇爾郊區一處村莊的外圍,搭上一台箱型車,車上還有兩名西方媒體同業,都是知名的歐洲和美國媒體。我原以為他們會跟著我們一同衝進戰場,但到了下一站,他們就停了下來,說會等著部隊出來提供畫面給他們。

每一場戰爭都有「攝影官」,不管是哪一個陣營,就算是伊斯蘭國也是如此。因為拍下畫面,他們才能夠大肆宣傳英勇事蹟,所以一場戰事,各自解讀,任何地方皆如此,就像我們之前提過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風向操作。我當時心想著,這些國際媒體真是聰明,既能保全好自己的生命安全,又能取得戰爭前線的一手資料。不是跟部隊拿,就是聘請當地人跟著軍隊出身入死拍攝畫面,這是強大資本主義市場下的媒體優勢。

我的Fixer問我,確定還要繼續往前進嗎?我點點頭:「走吧,都到這裡來了。」

分享本文 /
請留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