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60】把冷門的喜歡變成熱門專業 動作設計洪昰顥勇奪金馬:用興趣開鑿非凡

金馬獎常客動作設計洪昰顥。
高樓奔躍、飛車競逐、爆破過招……電影中每個死裡逃生的驚險瞬間,背後都經過精心設計的人為考量,而鋪排角色行為張力的要角,便是動作設計洪昰顥的專業。

 

2019年洪昰顥以電影《狂徒》勇奪第56屆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榮登第一位獲頒此獎項的台灣之光。此後幾乎每年都能看見他的名字,出現在金馬入圍名單上。這匹來勢洶洶的黑馬,其實也有過志趣與現實相悖、不知何去何從的迷惘。

動作片觸發習武動機 從好奇心衍生專長

「雖然我接觸動作特技的機緣,跟大學時讀體育科系有關,但之所以會念體育,不是因為從小就喜歡運動,反而我小時候很喜歡畫畫。」

沉浸於繪畫世界的洪昰顥,面臨了高中升學和興趣之間的拉鋸戰,最終在就業市場的衡量下,選擇了出路較廣的電子資訊科。「相對於美術,我以為我會對它有一些興趣,念了才知道不是那麼一回事。但也是在這個時期,我發現了喜歡運動、喜歡武術的自己。」

某天無聊看電視時,洪昰顥偶然看到了李小龍的電影,旋即被李小龍那俐落帥氣、強勁有力的武打英姿深深吸引,燃起了習武的念頭。「學校社團裡只有跆拳道社,沒有李小龍的詠春拳,但我聽說他以前也學過跆拳道,所以就入社了。」

相較於從小學習跆拳道的選手,洪昰顥的起步較晚,單純抱持著「想更靠近偶像一點」的心情,卻意外發掘了動靜之間所展現的肢體美感。「例如踢腿,當你踢得高,在力量之外還有了視覺上的華麗感,我滿喜歡這種力與美的結合。」

李小龍的武打英姿對洪昰顥影響極深,讓他從動態中找到了美。

李小龍的武打英姿對洪昰顥影響極深,讓他從動態中找到了美。(涂豫新攝)

洪昰顥從動態中找到了驅使自己向前的美,考大學時不僅改選運動科系,還開始練習跑酷。跑酷沒有既定規則,不局限於固定動作,能自由融合個人的獨門技巧。城市宛如一座大型訓練場,圍牆、樓梯、欄杆等設施都是翻躍奔走的輔助。

洪昰顥從跑酷中玩出自信,愈來愈清楚教練或運動管理並非自己的偏好,卻也不曉得該怎麼運用現有特長,對應到其他職業。「我很喜歡看動作片,覺得被主角打的人很酷。不論是翻啊、踢啊,動作幅度大又漂亮,和跆拳道的『演武』有點像,也許我可以嘗試這類的工作。」

恰巧玩跑酷結識的友人得知《痞子英雄2》即將開拍,建議洪昰顥應徵替身演員,沒想到這一試,從此開啟了他往後十年動作特技工作者的生涯。

動作特技學問多 求知鑽研成行家

「在電影裡重組我學過的武術,我覺得很有趣,尤其是『摔』這個動作。大家都不覺得被摔很酷,但我認為能做到摔得又高又重,人卻依然安全無傷,是一種很刺激、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這份工作我越做越喜歡。但同時也察覺到,自己不太喜歡當武行時要露臉。」

有別於替身演員不露臉的性質,武行為了呈現武打過招的驚險場面,反倒是必須露臉的角色。洪昰顥思忖,卸下替身演員的身分後,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他回溯過去參與各類電影的拍攝經驗,分析香港、美國等動作導演的作品,發覺自己或許可以擔任動作設計的工作。

「研究他們怎麼規劃行動時,我發現自己滿喜歡構思動作的編排,這過程也挺像藝術家,我們藉由肢體的動作、行為的轉變,去創作、雕塑出一部作品。」

洪昰顥對於美學有獨到的見解,透過動作設計讓更多人了解肢體應用的力與美。

洪昰顥對於美學有獨到的見解,透過動作設計讓更多人了解肢體應用的力與美。(涂豫新攝)

由於台灣國產電影較少武打動作片,洪昰顥認為動作設計的任務,著重於梳理出劇中人物的行動脈絡,構築角色本身的行為模式,譬如平常會做什麼事情?遇到衝突時會怎麼處理,是正面解決衝突?還是反向避開它?

「《狂徒》裡的廖文睿(林哲熹飾)是籃球運動員,沒有格鬥背景,所以遇到衝突時,第一反應很可能是逃跑,而不是直接打起來;就算要打,他的攻擊方式也可能是推擠、拉扯,不會有武術的出拳方式。那吳順偉(吳慷仁飾)是退役保全,加上導演設定他是喜歡玩槍的人,那我們就把這兩件事情結合在一起,推演他學過防身術,一打二的問題不太大,但打很多人的時候,就會慢慢變得弱勢。」

洪昰顥喜歡構思武打動作的編排,藉由梳理角色行動脈絡與行為模式,設計出最適合當下場景的動作。

洪昰顥喜歡構思武打動作的編排,藉由梳理角色行動脈絡與行為模式,設計出最適合當下場景的動作。(涂豫新攝)

電影可謂現實人生的縮影,角色的反應並非單一平面,涵蓋了許多乍看矛盾卻吻合當事人邏輯的元素,而這些角色往往不是洪昰顥生活中會接觸到的人物。

「《周處除三害》的陳桂林(阮經天飾)是通緝犯,我自己很難有機會認識這樣的人,所以我會利用新聞報導、紀錄片等資料做大量功課,揣摩他的心境跟思考模式,再跟導演、演員討論他會怎麼行動,邊做邊調整。」

來回溝通的過程裡,洪昰顥有時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讓他對行為推演及畫面鋪陳的設計,如何相輔相成緊扣觀眾心弦,增添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周處除三害》前製期,最後那場以文哥的戲,原本導演設定要大打一波,但前面已經打了兩波,我很苦惱最後這場要多大,才能超越前面兩場。設計到一半,導演決定不打了,改成大屠殺。我覺得這個變動比打鬥更精彩,也更呼應其他幾個角色的狀態。我沒有想過可以弄得這麼有趣、這麼特別,很佩服導演的巧思。」

承先啟後 將志業昇華為創作

在台灣影視團隊中,特技演員通常歸類於動作組,不只親身上陣做幕前表演,諸如跳樓、跳海等高難度危險動作,還得包攬幕後工作,例如鋪設海綿墊、替演員穿戴護具等安全防護準備。

洪昰顥觀察到,特技演員的工作範疇十分廣泛,酬勞卻不曾因應複雜度而相對調整。特技演員的人身安全及產業困境,促成他日後轉換到動作設計一職後,主動肩負起培育人才、建構合作規範的原因之一。

從興趣做起,洪昰顥在動作設計這條路上摸索,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從興趣做起,洪昰顥在動作設計這條路上摸索,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涂豫新攝)

這趟從興趣開始的旅程,沒有太多前例可循,一切得自行摸索,才能知道碰撞後的火花,是燎原的星星之火,抑或閃滅的曇花光影。

「剛入行時,我爸開出了一項條件,要是我一年後沒有闖出名堂,就要回老家幫忙玻璃裝潢的工作。」結果一年又一年,這個約定從來沒有強制兌現。

「雖然他把話說得很硬,但我知道他心裡默默支持我去做喜歡的事。現在他還會提醒親戚朋友,要準時收看我做的哪一部戲,幾點在哪一台播出,都記得很清楚。」

從繪畫、武術到動作設計,看似不相關領域的跳轉,卻是洪昰顥誠實面對自己、始終如一的成果。

「做你熱愛的事,不論做什麼,受益的都是你自己。比起聽別人告訴你該做什麼,你更是一位創作者,正創造著你所喜歡的世界。」

看更多【金馬60】人物專訪

分享本文 /
請留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