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牧森順利考上了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或許第 62 屆金馬獎就不會以演員之姿,入圍最佳新演員獎。牧森以電影《進行曲》爭取躍馬殊榮,片中和飾演父親的李李仁有多場爭執戲,竟與現實生活中和父親的緊張關係十分相近。戲如人生,他的年少搬演著一幕幕戲劇性的過往。

「爸爸要我去考軍校,覺得要是沒有辦法讀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學,總要有一技之長。讀軍校不是我想要的出路,只是父命難違,我還是報了名、也去考試,但就真的只差一題而沒考上,只好改念新民高中的表演藝術科。這一切的轉折,應該就是『命運的安排』吧。」牧森不相信宿命,卻覺得冥冥中註定要朝戲劇演出發展,入行五年,他用金馬獎新演員獎的入圍,肯定自己入行迄今的表現。

喜獲金馬獎新演員獎提名,竟是「狗屎運」?

牧森(左)為吹奏樂器下足功夫,苦練半年。(圖片來源/未來進行曲)
牧森(左)為吹奏樂器下足功夫,苦練半年。(圖片來源/未來進行曲)

對演員來說,「新演員獎」終生只能入圍一次,能夠入圍新演員獎,牧森覺得是鼓勵,也是力量。「我從沒想過會入圍,這激勵了我在演技方面能再繼續提升。拍攝《進行曲》時,我真實活出片中的角色,入圍就像是額外的紅利,很榮幸也很開心。」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的他學以致用,用演技贏得評審的青睞。

想起金馬獎公布入圍當天,他自嘲這個好消息來得讓他有些措手不及。「公布入圍名單的當下,我正在遛狗,狗狗正好在上廁所,我花了點時間清理,這時手機在口袋中,根本無暇接聽電話,等到處理完後一看手機,無數的道賀電話和簡訊,我才知道自己入圍了。」他笑說自己彷彿得到「狗屎運」,也期盼這個好運能持續到金馬獎。

得獎與否,多少帶些運氣,牧森在《進行曲》中演出的江浩一角,有著他成長過程的影子,在相似與不盡相同的差異中,累積出生命的差別,讓他的演技有了滋養的厚度。

戲劇貼近現實人生的情感共振

「我小時候面對和江浩一樣的心情,被要求讀好學校、做成功的職業,但就像片中的角色,我在家時會乖乖聽父親的話,但在同儕中我又很外放、很皮。真實人生與虛構的角色,彙整了我的內心對於世界、制度的想法,別人的期待、自己心中的憤憤不平,這樣的感受戲裡戲外是很相近的。」不能說「江浩」是他的成長翻版,但諸多的相似,牧森演來心有戚戚焉。

牧森與片中飾演其父的李李仁,父子對手戲充滿演出張力。(圖片來源/未來進行曲)
牧森與片中飾演其父的李李仁,父子對手戲充滿演出張力。(圖片來源/未來進行曲)

《進行曲》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戲,是他和李李仁在客廳中爆發口角,「那是我第一次演出情緒這麼重的戲,應該是最難演的一段。」牧森說他飾演的角色,正是影片其中一位臨演(該片的臨時演員幾乎都由建中學長參演)的真實故事,那位學長分享他的過往,甚至語出當年父親以死相逼,只希望他能退隊,「我聽完學長的分享後,自認演出江浩並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而是重拾學長 20 多年前未完成的夢,我背負著很重的使命感,一場戲讓我瞬間掉入了江浩的世界。」

情緒的揣摩,是內在層面的磨練,但對於如吹奏樂器、翻滾這些「技術」的演出,牧森也是花了不少心思。以吹奏小喇叭為例,他從零開始學習:「對於吹樂器我特別沒有天分,一切從最基礎的吹氣開始,很多人一學就可以吹出聲響,我要一直練到第 38 分鐘才終於吹出第一個音,那時我超開心的。」而從能吹出聲音到可以吹好一首歌,則是長達半年的苦練,絕非一蹴可及或是虛應故事,「角色的演出是使命,更是生命力的發揮。」他說。

以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表演與生活

牧森喜歡爬山,挑戰攀爬臺灣百岳,是興趣也是舒壓的方式。(圖片來源/未來進行曲)
牧森喜歡爬山,挑戰攀爬臺灣百岳,是興趣也是舒壓的方式。(圖片來源/未來進行曲)

接近大自然是牧森在工作之餘的重要休閒,「我不是專家,沒有傲人的成績,就像是我愛潛水,但只可以潛到十米深度;我喜歡爬山,臺灣百岳也只完成十座,玉山、雪山等大山都還沒有機會攀登。之所以喜歡大自然,是覺得在投入的過程中,足以讓身心平靜、放鬆,在當下放掉所有的壓力。」

順其自然是他實踐的生活信念,「專注當下的事,保持彈性,讓結果自然而然的發生」,挑戰大自然的衝浪、潛水、爬山如此,戲劇演出也是如此。「當演員是幸運的,透過角色演出以及對自我的探索,能更加認識自己。經由思考,想像每個人是如何長成現在的樣子,在這過程中,感受到內心的靜態比外在的動態來得更充實。」

牧森自稱是「浪漫主義」的極致奉行者。他住在山上、DIY 很多工具、種了多樣植物、幫植物修剪枝葉、煮想喝的茶葉等,生活恬適而他樂在其中。今年生日時,他還許願「要學會下廚」,一道一道地學,學炒飯、學煮薑茶,就是想讓自己活在當下、完成自己的心願。「如果時間許可,我想回雲林故鄉和姨婆學煮菜,把小時候吃過的菜,用自己的烹飪帶回到生活中。」

牧森入圍金馬獎新演員獎項,開心拆開金馬大禮包。(圖片來源/未來進行曲)
牧森入圍金馬獎新演員獎項,開心拆開金馬大禮包。(圖片來源/未來進行曲)

這樣的想法,也體現在「牧森」這個藝名。他的英文名字是「ROSEN」,這是小學二年級時,安親班老師幫他取的,當時他不喜歡這個名字,覺得發音聽起來很像「玫瑰」。多年後,他的藝名「牧森」卻是以這個英文名字發想而出:「RO」有其牧的諧音,象徵廣闊;「SEN」與「森」發音接近,和生態自然相關,呼應了他與自然的親密關係。牧森兩字,完美貼合了他的性格和喜好。

今年 28 歲的他,自認不是個多話的人,但一開口,就常說出比同年齡人更成熟以及富哲理的金句。他覺得可能跟自己看過無數電影、從感動人心的劇情中學到人生道理有關。一頭短髮的他,自認不是一般人認定的「菜市場帥哥」類型,在他的信念中,「與其當明星、藝人,我還是樂當一位演員。」把被賦予的角色詮釋到位,這就足夠了,就如同他向影帝梁朝偉的處事與精湛演技看齊:「平常不太說話,但戲中對白句句經典,一站出來就有戲!」看似不著痕跡的輕鬆,有著全力以赴的努力。

【金馬 62】以《華燈初上》嶄露頭角,劉敬初登大銀幕,即以《失明》挺進金馬新演員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