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播跨界為視障朋友說電影 李曉卿一路用聲音溫暖陪伴的說故事人生

李曉卿-廣播-口述影像
她是每天晚上為小朋友們講「晚安.月亮─床邊故事」的小青姊姊,也是為視障朋友們做口述影像服務的李曉卿。她為看不見的人突破感官限制,讓「聽」電影變成一件美好的事。

 

 

在電影史上,有一種幾乎快被遺忘的工作「辯士」,起源於默劇時期,專門於默劇或是後來的外語片放映時,替觀眾講解劇情,但隨著有聲電影及字幕的出現,電影辯士也漸漸式微。

然而,辯士如今有了助人的溫暖意義,李曉卿正是一位專門為視障朋友們口述影像內容的「電影說書人」,在不干擾電影劇情和聲音對白的情況下,透過聲音的描述,將影像的視覺成分盡可能真實傳遞。

從小喜歡說故事 開啟廣播之路

在從事口述影像服務之前,李曉卿都在廣播節目裡為孩子們說床邊故事,聊到她為什麼那麼喜歡說故事,要從4、5歲時開始說起。

「我小時候其實家裡經濟狀況滿拮据的,當時送我的哥哥、姊姊去上學之後,爸媽已經沒有多餘的錢讓我去上幼稚園,加上他們又忙著工作,我常常自己一個人看著爸爸買給我的圖畫書,開始編故事。」當時的她很喜歡在爸爸準備睡午覺的時候,在旁邊說一些自己編的故事,後來這件事還傳到親戚那裡去,每次回老家,表哥們都會央求她說故事來「助眠」。

李曉卿-廣播-口述影像

因為喜歡說故事,李曉卿踏上了廣播之路。(李曉卿提供)

她大學時念的是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之後,隨即進入公共電視、平面雜誌社等媒體業擔任企劃,但因為大學老師一直覺得她很適合走廣播這條路,介紹她到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工作,從此開啟了她的廣播主持人旅程,還曾經4度入圍廣播金鐘獎。

而李曉卿接觸口述影像工作的機緣,則是起因於位於板橋的紀錄片放映院「府中15」,在每周六下午兩點,規劃專為視障朋友提供的免費觀影服務「聽.視界電影院」,需要有專業的口述老師來解說電影。

「其實我一開始並沒有想太多,因為我喜歡看電影,加上原本就是從事廣播工作,覺得自己還滿適合的,直到後來許多視障朋友告訴我,他們非常期待來『聽』電影,我才發現這個工作比我預期的更有意義。」

李曉卿還記得,某次星期六正好遇到颱風天來襲,外面風強雨大,但府中15並沒有通知活動是否取消,她懷著擔憂的心情出門,卻在放映院的門口看到好幾位視障朋友準備進場,她突然意識到,每周一次的電影時光,對這些視障朋友來說有多重要。「很多我們的習以為常,對他們來說都是很難得的事。」

李曉卿-廣播-口述影像

李曉卿(左)參與公視人生劇展《盲人阿清》的拍攝工作,扮演口述影像老師。右為導演薛朝輝,後為洪都拉斯、游安順。(李曉卿提供)

還有一次,李曉卿接到一個工作邀約,牯嶺街小劇場一個以「文化平權」為訴求的實驗演出,現場特別針對視障、聽障、肢障等朋友做不同方式的服務。活動結束後,導演告訴她,每一個人都應該享有參與文化的權益,在國外的很多表演,甚至球賽都設有專區,特別請專業老師為他們講解內容,讓她興起想要把這份工作做得更好的念頭。

原本在李曉卿周邊熟識的圈子裡,並沒有視障的朋友,直到一位久違的高中同學突然聯絡她,「我的高中同學在高三時罹患紅斑性狼瘡,沒想到後來引起併發症,她跟我聯絡時,已經幾乎看不見了。」

因此李曉卿有一段時間,都會陪著這位任職國小老師的朋友到醫院看診,從原本視力正常,到因病導致失明,要怎麼一步一步適應,內心的衝擊更加複雜。

但李曉卿很慶幸這位朋友個性是樂觀的,「她後來去上愛盲協會開的電腦課,也認識一群跟她有相同處境的朋友,還會相約一起出去玩。只不過她沒辦法繼續教書,學校為她安排轉做行政工作。」

口述影像沒有SOP 信達雅3準則

李曉卿從2015年5月21日口述第一部電影開始,已經邁入第8年,至今累計了56部電影,每一部都是她付出許多心力準備的作品。「我常常跟同業開玩笑說,我們沒有駕輕就熟這件事,因為每一部電影的類型都不一樣,很難有固定的SOP。」

她回憶接的第一部電影,是日本知名導演小津安二郎1959年的作品《浮草》,困難程度堪稱是大魔王。「小津安二郎的電影運用了很多長鏡頭,還有很多沒有對白的場面,加上劇中有很多藝妓,化妝之後我已經搞不清楚誰是誰,所以我事前做了很多功課,準備厚厚一疊稿子。」

李曉卿-廣播-口述影像

李曉卿每次接到口述影像工作,都會用心做足功課。(涂豫新攝)

李曉卿分享自己準備的步驟分成3個部分,剛得知自己接下來要口述的電影之後,她會先找資料,接著單純看第一次影片,不做任何筆記,大概知道架構之後,再邊看第二次影片,邊做筆記、撰寫講稿。最後一個階段就比較像是上場之前的彩排,在影片播放的同時,試著邊口述,有不順的地方再做修改,直到沒有問題為止。

她認為,翻譯有3個準則—信、達、雅,也適用於口述影像,「信就是真實、不要扭曲原意,達就是傳達,雅就是盡量將內容轉化得比較文雅,我們沒有辦法百分百詮釋電影,但希望視障朋友能夠在我們的轉譯之下,享受觀影樂趣。」

尤其是與視障題材相關的電影,最能觸動視障朋友的心,每次口述工作結束,總能引起廣大的迴響。有一次是以鋼琴詩人王俊傑為主角的紀錄片《耳朵帶我去旅行》,當時王俊傑本人就在現場,他說了一段話,讓李曉卿印象深刻:「我不覺得我失明有什麼不好,你們只看得到眼前,卻看不到後面,但是我可以看到360度。」

李曉卿-廣播-口述影像

對於自己能從事為視障朋友說電影的工作,李曉卿充滿喜樂。(涂豫新攝)

而根據義大利著名盲眼電影音效大師米可曼卡西(Mirco Mencacci)的經歷改編的電影《聽見天堂》,米可在8歲時因意外失去視力,卻憑著對電影的熱愛與聲音的敏銳天賦,成為一位優異的電影音效師,他在「盲人特殊學校」就讀時,老師對他說的一句話令人動容:「你有五個感官,為什麼只用一個呢?」

李曉卿覺得,一般人追夢會衝撞、會受傷,對視障的朋友來說可能又更加辛苦,但是他們也能有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利。「我很開心我能用聲音為他們詮釋電影,成為陪伴他們無畏向前走的一股力量。」

前景娛樂 x 愛盲基金會 x 人物誌

《聽見天堂》4K數位修復版 感動再現

一個從小失明的孩子,如何成為聞名全歐洲的聲音剪接師? 米可出生於托斯卡尼,從小就熱愛電影,因為一次意外,讓他必須永遠與黑暗為伍,只能到政府規定的「盲人特殊學校」就讀。

直到他發現,透過一台老舊的錄音機,可以將生活週遭的聲音搜集、編織成一段段美麗的聲音故事,一個全新的世界向他展開…(本片百分之五的票房收入將捐給愛盲基金會)

《聽見天堂》全台上映戲院一覽表

分享本文 /
請留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