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58】從水果冰淇淋到妖果小學 林瓊芬開創跨世代的童心志業

《妖果小學》製作人林瓊芬。
兒童節目長青之冠《水果冰淇淋》,是許多台灣八年級生的共同回憶。主角「水果奶奶」從真人偶劇轉型為動畫電影《妖果小學》,既榮獲聖地牙哥國際兒童影展最佳奇幻長片獎,還推出任天堂聯名電玩遊戲,成為本土角色IP化的代表之一。這般亮眼碩果,正是製作人林瓊芬,傾盡25年青春所澆灌的心血。

 

「人生會有什麼樣的發展,真的很難預料。雖然我大學念廣播電視系,但我當時對廣播比較有興趣,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電視製作人。」

從繪本開始的不解之緣 點燃兒教興趣

在中廣實習的兩年時光,讓林瓊芬了解一檔節目的完成,除了主持人與來賓,還有更多觀眾看不見的幕後英雄協力合作。這讓她對幕後工作產生了興趣,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新學友書局錄製視聽教材。

「當時視聽處承接了公共電視的一款節目,為小朋友製作童話故事的錄影帶,我們玩得好開心喔!」部門人數少,從企劃發想、編寫劇本到操控手偶表演,林瓊芬與同事親自上陣,成為她投身兒童教育節目的濫觴。

「現在回想,我真的是很幸運的人。我剛開始做兒童教材時,國內各大出版社就出現了引進歐美繪本的風潮。我每天午休會跑到書庫裡看繪本,很喜歡書裡純真的價值觀,忍不住想:要是大家從小就接觸這些美好的故事,世界可能會變得很不一樣。」

水果奶奶(中)在《妖果小學》陪伴眾小妖克服難關。林瓊芬表示,個格相異的小妖也象徵不同性格的孩子,鼓勵孩童探索世界之際,學會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獨特。

水果奶奶(中)在《妖果小學》陪伴眾小妖克服難關。林瓊芬表示,個格相異的小妖也象徵不同性格的孩子,鼓勵孩童探索世界之際,學會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獨特。(林瓊芬提供)

起初基於工作需要,想了解兒童題材而翻閱繪本,卻意外開啟了林瓊芬對童趣的想像。她不僅閱讀大量童書,還邀請作者一同錄製訪談節目,分享創作理念。即使日後她轉跳到傳播公司工作,參與了戲劇、社教及兒教類的節目製作,依然忘不了當年在昏暗光線中,被繪本觸動內心的那股震撼。

解析福爾摩沙 從趣味中建立共鳴

「巧的是,我待的傳播公司也接了公視案子,主題是我喜歡的兒童美術。我非常投入、也做得很起勁,沒想到有一天曉蓓姐突然聯絡我,她是我在新學友工作時認識的製作協調,問我要不要來做《水果冰淇淋》。」

演員趙自強長年飾演水果奶奶(中),在林瓊芬與團隊的努力下,成功轉型為數位角色。不論真人版或動畫版,水果奶奶都是深受小朋友喜愛的人物。

演員趙自強長年飾演水果奶奶(中),在林瓊芬與團隊的努力下,成功轉型為數位角色。不論真人版或動畫版,水果奶奶都是深受小朋友喜愛的人物。(林瓊芬提供)

這項提議讓林瓊芬從此將影視製作的重心,完全聚焦在自己熱衷的兒童教育上,除了《水果冰淇淋》,她亦身兼兒童哲思節目《熊星人與地球人》製作人。面對少子化與新媒體崛起的衝擊,林瓊芬決定放手一搏,將收視率下降的傳媒節目進行數位化轉型,在延續作品生命力之際,更增添了台灣鄉野元素,加深孩子對這座寶島的認同感。

「這幾年台灣文化的相關書籍很興盛,尤其是台灣妖怪誌,有別於中國《山海經》,是專屬於台灣這片土地的故事。加上小朋友之間不是很流行日本『妖怪手錶』和『寶可夢』嗎?那為什麼沒有台灣妖怪的動畫或遊戲呢?」

《妖果小學》人物設計蘊含台灣神怪奇談,亦融合時下動漫遊戲元素。

《妖果小學》人物設計蘊含台灣神怪奇談,亦融合時下動漫遊戲元素。(林瓊芬提供)

若孩子從小看的是國產動畫、玩的是國產遊戲,從中認識家鄉的歷史文化與生活知識,自然會對自己的故鄉建立起深厚的連結。林瓊芬與團隊協力合作,在人物角色、劇情世界觀及美術設計上,結合了台灣地景與部落神話傳說。

諸如角色「嘎嘎」取材自阿美族的阿里嘎蓋巨人傳說,「庫倫」源自於布農族的伊庫倫族傳說,「火猴」來自於昔日台灣社會燒燈猴的習俗。而水果奶奶初入異世界所見的絢爛景致,則是搭乘南投日月潭纜車會見到的風景。

動畫製作挑戰多 理想與現實的天人交戰

「不論是電視節目或動畫電影,都不是單憑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事,而是聯合好幾個團隊、許多專業人員才能做好一部作品。頻繁溝通和調整細節是必然的,在預算和時間都很緊繃的情況下,有時候得捨棄或重新定位初始設定,這讓有些夥伴覺得變動太多,不想做了。」

林瓊芬歡快的語調頓時變得低落,一抹哀傷的神色染上她的面容。「雖然最後還是把事情順利完成了,夥伴們對結果也很滿意,但在衝突的過程中,我會比較自責,沒有辦法面面俱到,只能盡力做一個最不傷彼此的安排。」

林瓊芬(中)珍惜每一次團隊合作的緣分,致力於創造溝通暢達、愉快共事的工作氛圍。

林瓊芬(中)珍惜每一次團隊合作的緣分,致力於創造溝通暢達、愉快共事的工作氛圍。(林瓊芬提供)

另一件讓林瓊芬感到揪心的事,是台灣動畫產業經營不易的顛簸。

「製作《妖果小學》時,我們原先有五家動畫公司一起投入,卻陸續發生兩家經營困難而倒閉,第三家則是苦撐到作品完成才結束營業。儘管我知道他們關店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付的報酬太少,而是台灣動畫產業整體上,案源不穩定的情況。」

誠如俗諺所云:「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這次經驗在林瓊芬內心激盪出新的火花,傳統媒體與數位媒體均為傳遞資訊的媒介,而她身為公共電視一員,有責任帶動相關產業共榮共好。「如果透過我的說明或推動,可以幫助到大家的話,那我很願意帶頭去做。」

對林瓊芬而言,如今從事兒童教育節目不僅僅是個人志趣,更是一股熱烈的使命感,簇擁著她持續向前。「商業台做兒童節目並不賺錢,很辛苦、也很難投注太多;但對公視來說,我們就是來做這事的。善用每一分預算,盡全力把節目品質做到最好,這就是公視製作人肩負的責任。」

林瓊芬(右中2)在《熊星人與地球人》打造哲思劇場,促進孩子思考生活中的善惡課題。

林瓊芬(右中2)在《熊星人與地球人》打造哲思劇場,促進孩子思考生活中的善惡課題。(林瓊芬提供)

當工作融入生活 學習樂在其中、共創回憶

林瓊芬懷有一個願景,即是將水果奶奶及《妖果小學》的眾小妖們,形塑成孩子心中有影響力的存在。

「我的兩個孩子從小看《水果冰淇淋》長大,我下班後會和他們聊今天的劇情,聽他們看完的感想。當角色不再只是平面的影像,而是陪伴孩子成長的好朋友,那對於智識和品格的養成,它們能發揮的作用就更多。不只是30年、甚至可以開啟下一個十年,成為跨世代的共同記憶。」

林瓊芬認為,誠實面對自己、順心前行,會發現人生充滿了多采多姿的驚喜。

林瓊芬認為,誠實面對自己、順心前行,會發現人生充滿了多采多姿的驚喜。(涂豫新攝)

林瓊芬說話時,洋溢著輕柔的幸福感。讓人不禁好奇,長年做同樣的工作,不會有煩膩的時候嗎?

「我並沒有特別規劃自己的職涯要怎麼走,大多時候是憑感覺,覺得『好像很好玩』,就把任務接下來了。當事情來的時候,你越是面對它、學習它,就會發現你有能力做出超乎想像的精彩。」

在她眼中,工作、家庭和生活是融為一體的,陪伴孩子玩耍或讀書之際,也是在精進自己的專業。「我有一個『靈感抽屜』,每當我有什麼奇怪的點子,就會寫下來丟進去,等哪天要做新專案時,再打開看有什麼可用的。我也會先拿自己的小孩試水溫,測試可不可行,哈哈!」

林瓊芬遵循自我真實的感受,那些看似無心插柳的點點滴滴,實則埋下了意料外的可能性。她用熱情與行動澆灌這些未知的種子,在歲月的滋養下萌芽茁壯,盛放成一片燦爛的花海。

「精透你喜歡的事,哪怕再小都會成為你的光。」

看更多【金鐘58】人物專訪

分享本文 /
請留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