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的傷痕都是戰士的勳章 豆油伯李明芳:幸好我沒有放棄自己

豆油伯二代負責人李明芳(高偲僑攝)
經典的台灣料理中,少不了醬油來提味增香,市面上醬油品牌琳瑯滿目,釀造手法也不盡相同,要如何在茫茫醬油海中脫穎而出,得看每個釀造者的功力和用心,在屏東竹田,就有那麼一家醬油廠──豆油伯,堅持使用台灣在地種植的大豆和小麥,並以古法釀造,淬鍊出一滴滴屏東在地風土,並將這美好風味推向國際,被大眾所知。

 

從前曾經騎車環島過,私以為對台灣鄉鎮有著中等程度的認識,但初聞竹田之名時,腦中卻架構不出屬於竹田的樣貌,當我們一路南下從左營高鐵站轉車,搭上站站都停的區間車,田野風光如同膠捲一幕幕在車廂兩旁的窗戶播映,陪著我們來到了擠身在較為知名的內埔及潮州中間,名為竹田的小鎮。

這天前來迎接我們的是豆油伯醬油廠二代負責人,人稱Lulu姐的李明芳,她率性且爽朗地招呼著我們,熟門熟路介紹竹田在地每一家特色小店,從她與店主們的互動可以感受到她的真心交陪,就這樣,我們順著竹田市區一間間探店,看著Lulu姐如同勇者一般,身邊聚集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進行一場發揚竹田、推廣台灣豆之味的冒險之旅。

豆油伯的每款醬油,都有著自己的獨特風味。(高偲僑攝)

豆油伯的每款醬油,都有著自己的獨特風味。(高偲僑攝)

網路上搜尋「豆油伯」,可以看到許多得獎記錄、專訪報導,尤其「茶姬」這款醬油,在2023年更獲得了有美食屆奧斯卡之稱的英國星級美食大獎的金叉獎,深諳豆味之美的李明芳,亟欲將台灣在地好豆推向國際,豆油伯不只釀出好醬油,更肩負留存台灣大豆的使命,這幕後的推手,正是李明芳。

聽到得獎的瞬間,李明芳高舉著手,告訴大家:我們來自台灣。(豆油伯提供)

聽到得獎的瞬間,李明芳高舉著手,告訴大家:我們來自台灣。(豆油伯提供)

家人比自己更重要 不畏艱難扛起龐大債務

許多人都稱李明芳為豆油伯的大功臣,在18歲那年,她一肩扛起家裡的龐大債務,好不容易得到一個看似穩定的生活,卻又經歷了感情上的挫折及創業失敗,一關接著一關突破,讓人不禁好奇李明芳的勇氣從何而來?

「每一個事件都是很大的打擊,但是我有我認為更重要、需要保護的東西,讓我覺得我沒有資格跟權利,不繼續往前走。」問題發生時,全家人也曾思考過是否離開屏東,心裡知悉這一奔走,或許就再也回不了家鄉。

不願事態演變成如此的李明芳,看到當時年幼的弟妹都還在念書、父母因債務而白了頭,她笑道也不知是哪來的勇氣,她選擇直面債權主,提出還款計畫,開始沒日沒夜的工作。

「那時候我們只能用清苦來形容,餐桌上只有兩道菜,一個是蛋炒飯,一個是地瓜葉。」甚至長達六年沒有開過冷氣,每日工時至少11小時起跳,自己開貨車、搬貨、跑業務,「把人力縮到最精簡,用力的省。我認為努力不一定有成果,但不努力,我們會什麼都沒有。」

李明芳之所以能夠撐下來,除了對家人和債主的責任感,還有一部分是因為自己一直抱持「不能倒」的信念,「我是一名算虔誠的佛教徒,我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因果,遇到了,就是要去面對。」李明芳提到,抱著善意去正面迎接問題是她的堅持,不管遇到多糟糕的事,先從自己的心態開始轉變,與其後續處理,為何不在此時此刻,將障礙物清除呢?

債務清除的差不多後,李明芳認為似乎可以稍微喘口氣,過自己的人生,她與從小就交往的男友結婚生子,兩人離開屏東前往台北打拚,初到台北時,她發現自己工作多年,技能和專業雖然面向廣,卻沒有一項專精,因此求職受到不少阻礙。

北上打拚路艱辛 靠廣結善緣創造機會

李明芳在台北的求職路聽來辛苦,她認真刻苦的性格,曾在藥局連上了三個月的班,每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10點,完全沒有休息,老闆甚至連勞健保都沒有給,這份工作不僅讓她失去生活品質,也剝奪了她與孩子的相處時光。

辭職後,李明芳也去過生活工場打工,那時候剛推出會員卡的活動,只要賣出一張會員卡就能抽成100元,想到可以擁有額外收入的她相當積極,甚至賣到常常要向其他分店調貨,店長因此被公司表揚的佳績。

當時某個客戶是保險員,他見李明芳口才好、善於與人交際,推薦她來當保險員,原先對拉保險這件事,李明芳有點抗拒,但被先生一句:「我就知道妳不行」給激起鬥志,她考取到執照,開始了開發陌生保單的路。

如果用現在常見的形容詞來描述李明芳,她應該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社牛及E人,她會去咖啡廳或是店家找人聊天、喝咖啡,先釋出善意與人結緣,慢慢成為朋友,幫對方規劃保單,「我曾經為了一張8000元的保單,從台北市騎機車到金山。」雖然8000元拿到的獎金可能不到2000,但李明芳轉換自己的心態,在工作中找到樂趣、享受過程,「如果沒有認識這個人,我可能沒想過要騎車去金山。」

無法掌控的人生關卡 關關難過關關過

人生有時候真的很難掌握在自己手中,日子看似漸入佳境,李明芳卻遇到了情感上的關卡,她面對老公的不忠選擇離婚,也因為不習慣台北的快步調,興起回屏東的念頭。

人家都說上帝關了你一扇窗,必會幫你開扇門,但現實生活中,往往是窗被關了,門甚至還被上鎖,可面對這些絕望,李明芳從前累積的善緣就如同消防隊般破門而入,讓她的人生踏上另一條路。

「那時候剛好有個機緣邀我上美食節目介紹料理食材中的知識點,還叫我帶我們家的醬油。」那場錄影,李明芳除了發揮妙語如珠的說話能力,還一展廚藝,讓節目大受好評,當天豆油伯的電話接也接不完,節目也迅速敲了她第二次通告。

能言善道且對食材瞭若指掌的李明芳,替豆油伯翻開嶄新一頁。(豆油伯提供)

能言善道且對食材瞭若指掌的李明芳,替豆油伯翻開嶄新一頁。(豆油伯提供)

當時李明芳沒有想到自己跳脫舒適圈後,可以迎來如此多的轉變,剛好與朋友合夥的創業被腰斬,加深了她回屏東接手豆油伯的決心,在外歷練多年,得到新思維的李明芳,或許沒有想過自己將帶著豆油伯走出一條全新的路。

李明芳將豆油伯經營的有聲有色,為了堅持給消費者好的味道和飲食體驗,豆油伯與農民契作大豆、小麥,申請產銷履歷、蓋實驗室,確保每樣數據都有符合標準,甚至比標準更好,處處用心,是因為自己比別人要求更高,過了自己這關,才敢賣給消費者。

跌倒也沒關係 記得再爬起來就好

細數這些曲折,在李明芳生命中留下大大小小的疤痕,看似堅強的她,其實也有過再也爬不起來的念頭。「事情發生的當下,我每次都覺得可能站不起來了。」李明芳一路走來就像是闖關打怪,每次魔王都會升級,逼她不得不一次次進步。

除了賣醬油,李明芳也將觸角跨向義式冰淇淋,在竹田開了一家義式冰淇淋專賣店。(涂豫新攝)

除了賣醬油,李明芳也將觸角跨向義式冰淇淋,在竹田開了一家義式冰淇淋專賣店。(涂豫新攝)

而篤信佛教的她,也分享了當她遇到問題時,一再回想的句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她告訴我們很多時候,只要以善的想法作為出發點,看事情的角度、遇到問題的心態,都會截然不同,「我也有過不相信的念頭,但現在回頭看,會覺得這過程像是剝洋蔥,業力開始時會讓人流淚,但結束後,感受一定會是喜悅的。」

現在的李明芳,一樣為了事業奔走,但她樂在其中,「我50歲以後,比較少有害怕的心,因為我覺得我更清楚接下來要往哪裡。」從前我不太明白《論語》提到的五十而知天命,為什麼是50歲,不是60或70歲,難道人在50歲後就突然擁有預知能力嗎?與Lulu姐對談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她在這50年間的各種大小經歷,每個當下、每次選擇都奠定了往後的基石,鋪展出屬於李明芳的旅程。

分享本文 /
請留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