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作不捧鐵飯碗!「羊毛氈界吳寶春」雷曉臻:想以羊毛氈體現台灣在地文化

「包手作羊毛氈」創辦人雷曉臻。(涂豫新攝)
原本就喜歡手作的雷曉臻,在投入軍旅生涯16年、時任國防部海軍上士,卻因接觸了羊毛氈創作之後,一頭鑽進了一針針戳刺作品的羊毛氈世界,她持續不斷研究,為羊毛氈創造有別於以往的全新質感,而她的麵包作品,也為她贏得「羊毛氈界吳寶春」的封號。

 

眼前各式琳瑯滿目的麵包,外表飽滿蓬鬆,還帶著金黃色的焦香色澤,讓人忍不住想大口咬下……但且慢,這可是不能吃的啊!這些令人忍不住驚嘆的維妙維肖、幾可亂真的美味麵包,全都出自「包手作羊毛氈」創辦人雷曉臻之手,她笑著說:「連我自己看到完成的擬真食物作品,都會忍不住一直吞口水呢!」

雷曉臻(右)曾經接受桃園市政府委託,製作總統蔡英文(中)的Q版羊毛氈造型人偶。左為時任桃園市長鄭文燦。(雷曉臻提供)

雷曉臻(右)曾經接受桃園市政府委託,製作總統蔡英文(中)的Q版羊毛氈造型人偶。左為時任桃園市長鄭文燦。(雷曉臻提供)

雷曉臻(左四)及其團隊開發「客粄意象系列」,拿下「產品開發創意競賽」青年組第一名。(雷曉臻提供)

雷曉臻(左四)及其團隊開發「客粄意象系列」,拿下「產品開發創意競賽」青年組第一名。(雷曉臻提供)

雷曉臻日前才剛在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舉辦的「產品開發創意競賽」中,運用羊毛氈獨創技法,將客家米食與粄食做成手工零錢包及吊飾,以「客粄意象系列」拿下青年組第一名,而早在2019年,她就曾經榮獲文化部台灣文博會「文創精品獎」,更接受過桃園市政府的委託,客製送給總統蔡英文的禮物,堪稱為「羊毛氈之光」。

只是,雖然目前在手創界已經有所成就,但雷曉臻其實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卻是繞了好大一個彎。

深藏創作的夢想乖乖去從軍

由於爸爸是職業軍人,雷曉臻從小就在眷村「雨後二村」出生、長大,跟隨著父親的腳步從軍,是再自然不過的決定。但在她的心中,一直深藏著創作的夢想,卻無法如願。

「我其實有想念的藝術學校,但沒考上,走到要重考的命運,在準備重考的同時,也一併報考軍校,因為我爸有點威脅我,如果再沒考上,就去工廠上班,所以後來會成為職業軍人,純粹就是餬口飯吃而已。」

軍旅時期的雷曉臻。(雷曉臻提供)

軍旅時期的雷曉臻。(雷曉臻提供)

她坦言,青少年時期還不太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雖然喜歡動手做手工藝,但從來沒有想過未來以手作為職業的念頭,直到後來慢慢摸索,才發現自己對3D立體雕塑類型的手作很感興趣。

「其實學手作是很花錢的,在軍中服役的期間,我很清楚知道軍職給了我穩定的收入,才會有辦法投資玩自己想要玩的東西,我去學木工、學皮革,然後有一次去逛市集,看到羊毛氈的創作,第一眼就愛上了。」

當時的雷曉臻已經結婚生子,她總是在孩子睡著之後,拿起戳針開始做出心目中想要呈現的作品,對她來說,那段時間是只屬於自己的療癒時光。「我後來玩到辦公桌擺滿了自己的作品,後來漸漸開始有朋友會指定主題、付材料費要我做,最受歡迎的造型是龍貓,我最高紀錄一連做了8隻龍貓。」

不過,想要申請退伍全心投入羊毛氈創作的念頭,也在此時悄悄萌芽,長官們力勸她:「16年的服役期,妳都已經安穩地做了這麼久,再撐幾年就可以領終身俸了,妳要不要再考慮一下?」

但是,雷曉臻意識到自己的內心,很想要為自己堅持的羊毛氈做些什麼,「羊毛氈讓我現在很清楚地知道我下一秒鐘要做什麼,但是我卻不知道再撐幾年後拿到了終身俸,我還剩下什麼?」也因為這個想法,結束了她16年的軍旅生涯。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平衡點

決定往手作藝術的道路前進之後,雷曉臻一開始的想法很浪漫,她很想要舉辦自己的展覽。「我之所以會那麼急著想趕快退伍,因為這種大型展覽,需要累積大量的作品,不可能在有正職工作的狀況下兼著做,但是退伍之後,基於現實的考量,我決定要一邊教學一邊創作,還是要先維持生活再說。」

雷曉臻的手作攤位擺滿羊毛氈麵包,相當吸睛。(雷曉臻提供)

雷曉臻的手作攤位擺滿羊毛氈麵包,相當吸睛。(雷曉臻提供)

雷曉臻以自己的綽號「小包」為名創立了品牌「包·手作羊毛氈」,在思考著該如何做出有別於其他人的羊毛氈作品的同時,認識的一位老師對她說:「就從喜歡的事物開始吧!」於是她想起小時候住在眷村,每當下午4點半,就會有一輛承載滿滿麵包的車子開到巷口,小朋友們欣喜期待好吃麵包的表情,她決定以擬真麵包做為創業的起點。為了要想做出栩栩如生的麵包質地,她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試作,將之前接觸過的皮革、木工、拼布、彩繪、紙雕等技巧全部派上用場,終於做出混色的羊毛氈創作。

不過創業真的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雖然成功做出作品,但是要如何將品牌行銷出去,也是一門大學問。雷曉臻開始參加各式各樣的手作市集,像是誠品生活的肖年頭家夢想市集、POP UP ASIA 亞洲手創展等等,成功打響知名度,也有不少專訪邀約和訂製合作找上門。「手工藝作品在台灣這個環境想要打開局面,其實是非常吃力的,我算是很幸運,很多同行可能做10幾、20年都沒有辦法被看見。」

雷曉臻研發電動戳針,讓羊毛氈創作變得更有效率。(涂豫新攝)

雷曉臻研發電動戳針,讓羊毛氈創作變得更有效率。(涂豫新攝)

然而,由於手作商品無法大量生產,加上市集擺攤期間人力成本的額外支出,她也曾經面臨趕貨的壓力,差點心力交瘁。「我真的都是從做中學,遇到問題時,才學會逼自己成長,讓自己更堅強。」她後來研發出電動戳針增加手作效率,也拓展商品架構,將作品做成胸針、耳環,甚至是零錢包、斜背包,讓羊毛氈麵包不只能「看」,還能「用」。

除了古早味麵包、傳統糕點、眷村美食等「不能入口,卻愛不釋手」的擬真美味,雷曉臻最希望的是從台灣囡仔視角,透過羊毛氈體現最美好的在地人文風情,兒時家中的老式撥號電話、廚房裡的大同電鍋、父親騎的偉士牌機車,都一一成了她的創作靈感。

現在的雷曉臻,將旗下品牌分成3個重點:商品、教學、推廣,再融合為一個完整的羊毛氈藝術空間。「雖然夢想和現實還是有段距離,但中間一定有一個平衡點,你必須要找到,才能堅持你想走的路走到最後。」她接著說:「其實我最想做的,是希望把台灣這塊土地的情感以羊毛氈的方式呈現出來,是大家都看得懂的藝術。」

分享本文 /
請留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