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最常問的就是:「還能再長高嗎?」三位專精兒童成長的醫師——陳奕成、張益豪、陳菁兒,用幽默的語氣說:「長毛了以後,大概還可以再長兩三年。」他們一一拆解許多家長對成長的迷思:喝牛奶真的能長高嗎?鈣片到底有沒有效?青春期的黃金衝刺期是哪個年紀呢?這集節目,就是給所有陪伴孩子長大的父母親,一份扎實又安心的說明書。
三名專業兒童醫師不只看診,也合作開設兒童成長課程,分享他們在門診中遇見的真實故事:一個孩子在暑假期間回阿嬤家住,意外胖了五公斤;另一個孩子因為擔心自己長不高,在診間痛哭。他們溫柔地指出,孩子的生長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更與父母的觀念密不可分。
「我們不是只看病,也要照顧爸媽的情緒。」醫師不只是解決數據與症狀,更是聆聽與陪伴的角色。當面對家長的自責與焦慮,他們選擇以理解代替指責。陳菁兒醫師分享到,自己也在學習如何轉變溝通方式,讓小朋友知道「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們再一起努力」,並引導家長釋放焦慮,建立可實行的生活調整方案,而不是「壓力再加壓力」。
「長高不是一天的事,是從 0 歲開始的選擇權。」不論是早點睡、每天跳繩,還是便利商店裡選茶葉蛋而不是洋芋片,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選擇,其實都是幫助孩子向上增高的一小步。他們說得坦白:「不是每一次治療都會成功,但我們能做的,是幫助家長與孩子找到最適合的選擇,而不是把壓力都放在他們身上。」
想打破更多關於兒童成長過程會碰到的各種迷思嗎?醫師平常都怎麼安慰診間裡焦慮的爸媽呢?如何給孩子「幫得上忙」的支持,而不只是過度的壓力?答案都在本集知識滿滿的《人生善敗學》!
10:35 羊奶比牛奶更不容易過敏?
15:36 小兒科醫師比較有耐心?
20:40 醫生也要充當心靈導師
26:30 自己能控制的身高問題只占三成?
40:16 如何面對家長的自責?
47:23 一樣的事情,不同的說法就會不同
48:13 醫生被 9 歲小女孩罵?
55:11 如何在診間處理「失敗」?
58:49 醫生要進行「告知壞消息」的訓練
01:02:19 小孩從在肚子裡就要開始注意生長?
01:07:05 管理病人的「期待」也是醫生的功課
每一集,我們透過真誠的對話,分享那些讓受訪者親身哭過、笑過的故事,讓你感受到,你並不孤單。失敗不是終點,而是重新認識自己的開始。我們相信,唯有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才能學會如何善待那些曾經讓我們跌倒的瞬間,並在那些經歷中找到善待自己的力量。
在這裡,主持人懂你的哭點,也會適時戳你的笑點,陪你一起走過那些轉折與重生的時刻,讓我們在溫柔中被接住,學會擁抱人生的每一次失敗,讓它們成為人生最珍貴的禮物。
人生善敗的智慧
「學會善待失敗,更要善待自己。」
每週一上午10點,準時上線更新
🎁 聽眾信箱:service@2him.net
●收聽網址:
更多【凱爺—人生善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