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是臺灣民間信仰中重要的女神之一,祂的慈悲精神,感動臺灣土地上的無數民眾,成為許多人精神上的依靠。「朱朱藝術創作工作室」的黃朱平,長年描繪臺灣各地的媽祖神尊,透過她的細膩筆觸,展現媽祖多樣的莊嚴神韻。黃朱平的作品不僅記錄了民間信仰的深厚情感,也讓更多人透過藝術感受到媽祖的庇佑與溫暖,讓信仰之美得以流傳。
「我想嘗試建立類似日本四國遍路的臺灣媽祖參拜之旅。」這是黃朱平的目標。
每年三月媽祖誕辰的前後幾天,都可見臺灣各地媽祖廟進香遶境等熱潮,因而有「三月瘋媽祖」一說,對臺灣人而言,媽祖作為普遍信仰的女性神祇,可說是宛如母親般的存在。喜愛媽祖的信徒們,或許曾聽聞或見過朱朱藝術創作工作室中,黃朱平親手繪製的媽祖作品,被人們暱稱為朱朱的黃朱平,從小便與媽祖有著不解之緣。
二度結下的緣分 我與媽祖的不解之緣
黃朱平與媽祖結緣的歷程,可分為兩個階段。大學的三、四年級期間,正值黃朱平思考未來方向之際。當時,她在新莊市公所申請了一項補助計畫,獲知預算通過後,特地到附近的新莊老街慈祐宮拜拜。在虔誠祭拜的過程中,黃朱平用臺語向媽祖訴說心事,從學校到未來,各種煩惱一一傾吐。說完話的瞬間,她仰望巍峨的神龕,忽然感受到一股暖流傳遍全身,像是有一雙慈愛的手將她輕輕擁入懷中。黃朱平激動又欣喜地說:「當下我覺得,媽祖真的在聽我說話!」就在這一刻,一個念頭閃過她的腦海:「我是不是也該跟著祢一起去進香呢?」
起初黃朱平以為,這是她與媽祖的第一次接觸,直到後來聽母親談起童年的往事,才發現這份緣分早已深埋在生命裡。俗話說:「囝仔歹育飼」,要請神明當乾媽,幫忙照顧。外婆便曾帶幼時的她前往臺東天后宮,請媽祖收她為乾女兒。原來冥冥之中,這份連結早已存在,而她與媽祖的緣分,也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悄然綻放。
踏上環島之行 一場信仰與對話的旅程

- 黃朱平與媽祖的緣分極其深遠,二度結下的緣分,讓她與媽祖有如母女般的羈絆。(圖片來源/黃朱平)
2008 年,黃朱平首次參加白沙屯與大甲媽祖的進香活動,期間遇見了來自臺灣各地的信徒,他們熱情又親切,與她分享家鄉的信仰與風土人情。透過交流,黃朱平逐漸發現臺灣的信仰文化是如此地多元豐富,也因此萌生了更深的探索欲望。懷抱著對信仰的好奇心,她在 2010 年踏上為期 35 天的環島之旅,參訪各地的媽祖廟。
臺灣各地大大小小的媽祖廟,黃朱平都盡可能親自走訪,竹南中港慈裕宮、鹿港天后宮、北港朝天宮等地的媽祖廟,都成了她在旅途中最喜愛的地點之一。「我很喜歡這些媽祖廟帶給我的感受,天際線開闊、空氣流通,當你身處在廟內時,會覺得很舒服,可以好好休息的感覺。」黃朱平對此笑著說。
除了與神明的相遇,人與人之間的不期而遇,也讓黃朱平深受感動。這趟環島的旅程中,陌生人的善意與幫助,讓她深刻體會到這座島嶼上人們的熱心與好客。前往東港的路上,黃朱平來到林邊鄉公所,詢問前往南部時的住宿與路線。櫃檯的阿姨聽到後,熱情邀請她到家中住一晚。當阿姨準備下班,黃朱平才發現阿姨的行動不便,需要拄著拐杖或依靠四輪機車代步。即便如此,阿姨仍毫不猶豫地對她伸出援手,這份無私的關愛觸動了黃朱平的心房。

- 在環島途中,除了與神明的相遇,人與人之間的不期而遇,更是讓黃朱平深受感動。(圖片來源/黃朱平)
此外,黃朱平有次單獨走在台 9 線上,一位阿伯騎著機車經過,見她形單影隻,便上前關心地問:「妳在做什麼?」黃朱平跟他說明自己正在環島,並詢問當地的住宿資訊。阿伯聽後只說了一句:「我幫妳找看看。」隨即瀟灑騎車離去。黃朱平心想,雙方素昧平生,又沒留下聯絡方式,或許這段對話不會有後續了吧?沒想到,阿伯未久便騎著摩托車折返找到她,手裡拿著一份旅館的摺頁廣告,告訴她可以去那裡住宿。黃朱平翻開廣告單時,意外發現裡面夾了一張收據——原來,阿伯早已幫她付清了住宿費!她連忙推辭,表示自己無功不受祿,不能白住一晚。但是阿伯卻笑著說:「沒關係,年輕人出來闖蕩不容易,要給妳一點鼓勵,妳就去住吧!」
多年過去,當時的網路不像現在的發達,彼此沒有留下任何的聯絡方式。但旅途中,陌生人給予的溫暖善意,都成為黃朱平一生中最珍貴且難忘的回憶。
創作、繪畫與行旅 嘗試建立起的媽祖朝聖之旅
踏上媽祖巡禮之路後,擅長繪圖的黃朱平將創作轉化為商品,成為一位全職的創作者,隨著與媽祖信仰的連結日深,她的畫作逐漸受到信徒的稱讚與欣賞,並在 2014 年出版了第一本書《迺境:朱朱的徒步環島記事》,這本書記錄了她徒步環島的旅程,也讓更多人認識到她獨特的寫作風格與視角。

- 黃朱平希望透過《作度人舟》(左)這本書,建立起專屬於媽祖的朝聖之旅;而近期出版的《與媽祖同行》(右),則重新爬梳了多年來她與媽祖同行的點滴。(圖片來源/黃朱平)
之後的日子裡,黃朱平依舊筆耕不輟,從 2011 年以來,開始手繪媽祖圖像,她的圖畫不僅是藝術創作,更像是與信仰、生活的對話。歷經了多年的沉澱,媽祖的容貌神韻,在她的畫筆下變得鮮活動人。而這份對信仰的熱愛,也促使她在 2019 年推出《作度人舟:朱朱手繪媽祖圖集》,內容集結了黃朱平創作的圖像和短文,這本圖集以經摺裝訂形式呈現,每一幅作品都帶著她的虔誠與感動,也吸引了許多同樣熱愛傳統文化的讀者。
除此之外,這本圖集也巧妙地留有空白,為的就是鼓勵買下這本書的人們,能前往臺灣各地媽祖廟探訪之餘,走訪周遭的店家,並在這些店家中,找到她與店家洽談合作放置的媽祖圖章,在書頁之中蓋印留下足跡。
「在日本,有追尋空海大師弘佈佛法流傳 1200 年的四國遍路、西班牙,則有聖雅各朝聖之路。而我一直認為,臺灣有個最佳的旅行代言人,就是媽祖。臺灣各地的媽祖廟,從山邊到海邊,在這三、四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都是與臺灣人息息相關的信仰存在。」黃朱平笑著說道,她希望透過《作度人舟》這本書,或許能夠創造出另一種有關於媽祖信仰新意的可能性,例如建立起專屬於媽祖的朝聖之路,讓更多人看見臺灣的媽祖文化。

- 黃朱平透過創作,讓信仰更親近民眾的日常生活。(圖片來源/黃朱平)
除了手繪創作,黃朱平自 2020 年起,年年發行《臺灣媽祖曆》系列作品,以獨特的藝術視角結合傳統信仰,透過孔版印刷技術呈現媽祖的形象,讓人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更親近這份信仰。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創作仍不斷地進化與成長。2024 年,黃朱平出版了《與媽祖同行:藝術家朱朱的信仰生活實踐記》,重新梳理自己 15 年來與媽祖同行的點滴,透過文字與圖像交織,分享她在藝術與信仰之間的體悟與收穫。
與慈藝媽祖四處旅行 將傳統信仰帶給現代人溫暖與指引
「現代人多數離信仰很遠,作為一位媽祖的信徒,我想將民間的文化,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雖然小時候與媽祖結下緣分,但在大學之前,黃朱平與民間宗教的連結卻是微乎其微,直到 2008 年重新接觸信仰,她才深深被這股力量與信徒之間的互動所感動,並開始提起畫筆,以媽祖為題進行創作。

- 慈藝媽祖對黃朱平而言,不僅僅是神尊,更是在旅途上的重要旅伴。她也在這旅途中,找到了自己努力前進的方向與夢想。(攝影/許程睿)
黃朱平的創作並不受限於固定的畫室,而是遊走於各地宮廟之間,時常參與廟會活動,並透過影像記錄下動人的時刻。這樣的生活方式,與一般人朝九晚五的工作截然不同,也讓家人擔憂不已。母親總希望她能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黃朱平則笑著反問:「我們總在追求穩定,但什麼才是真正的『穩定』呢?」
黃朱平的旅途不僅侷限於臺灣,還帶著她從慈裕宮請來的媽祖神尊——「慈藝媽祖」,走遍世界各地。她曾帶著媽祖攀登中央山脈的嘉明湖,也曾前往不丹、日本等國。談話間,她從隨身的透明背包中小心翼翼地請出慈藝媽祖,放置在桌上,笑著說:「媽祖就是我的旅伴啊!」
在不丹,一位仁波切曾指著媽祖神像,微笑著對她說:「祂是漢地的度母啊(Chinese Tara,『度母』意為救度者、保護者以及救濟者)。」而在日本四國的旅途中,黃朱平曾造訪一座寺廟,雖然與住持語言不通,對方卻拿起筆,在紙上寫下「友達」和「空海大師」,用文字傳達:「歡迎媽祖來日本,與空海大師交個朋友。」
信仰,讓黃朱平的創作之路找到了身心的歸屬,也讓她確立了自己在這座島嶼上想實現的夢想。對她而言,透過繪畫推動一系列的媽祖巡禮,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時代的對話。她希望這份古老的信仰能夠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不再顯得遙遠,而是日常的一部分,陪伴著每個在路上尋找方向、失落迷惘的人,帶來溫柔的指引。
◆延伸閱讀:修舊如舊或修舊如新?新生代彩繪匠師周孟勳,在傳承路上的實踐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