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對於黃俊隆而言反而不是這樣,他29歲就創業當社長,卻在42歲這一年開始懷疑人生,宣布自轉星球暫停運轉,獨自一個人前往紐約留學。「之前玩得太多太瘋,好像什麼都做過了,適時把速度放慢,也滿好的。」
說到自轉星球的誕生,在2004年出版集結30位各界傳播創意人生活創意的第一本書《日常VS荒島的一天》開始,在當年真的是異軍突起的存在,不但推出過蕭青陽、孫大偉等狠角色的書,也陸續簽下彎彎、宅女小紅、聶永真,在出版品之外還提出各種有趣的創作合作案,每次出擊都令人驚豔。
而這些豐功偉業的催生者創辦人黃俊隆,初見本人,絲毫沒有社長的架子,平易近人的外表下,腦中滿是不設限的創意,而且對於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充滿熱情。
微型創業 用做唱片思維做出版
黃俊隆在文化大學廣告系畢業之後,25歲進入職場,4年內他換了4家公司—魔岩唱片、豐華唱片、時報出版、大塊出版。「因為喜歡音樂,也喜歡看書,剛開始一心想進唱片業,我是靠毛遂自薦進入魔岩唱片,接著到豐華唱片工作,雖然時間不長,但我投入很多,擁有很好的經驗跟磨練機會。後來到出版業工作,卻覺得跟我想像不太一樣,限制很多。」
也不曉得哪裡來的勇氣,他決定放手一搏,靠自己存款及向父母、銀行借款,籌了100萬,成立一家唯一員工就是自己的出版社。「人生在每一個工作階段的心態會不一樣,我那個時候有點自視甚高,產業沒辦法接受我的想法,又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就想說那就創業吧!」
黃俊隆認為人生一定要給自己一次為夢想放手一搏的機會。(涂豫新攝)
黃俊隆說,「我要打破大家對書的想像。」不同於傳統編輯的經歷,待過唱片業和出版業的他用做唱片的創意和概念拿來做書,原則是一年只出4本書,但是每一本都要夠特別。
在新書企劃過程中,加入「創意編輯」的角色,邀請各領域的創意人加入動腦行列,並且勇於實驗各種可能性,包含排版、裝幀,甚至是宣傳和經紀,推出的好幾個企劃案都成功吸睛,在市場一炮而紅。
「我覺得我很幸運的是,我剛好處在一個時代的浪潮前端,像是2007年出版《365G—2006台灣不可思議新聞大百科》,我們在敦南誠品擺了兩個大垃圾桶,將新書倒進去,垃圾桶還請街頭塗鴉藝術家Bbrother創作畫了當年吵得沸沸揚揚的緋聞男女主角郭台銘、劉嘉玲的肖像,還寫上『新聞是垃圾』的標語,現在想起來有點不可思議,誠品竟然願意讓我們這樣玩!」
黃俊隆天生反骨,反而為自己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涂豫新攝)
而且擅長企劃及行銷運作的黃俊隆,還曾經在2009年慶祝5周年社慶時,舉辦「一個渺小而驕傲的存在」演唱會,找來1976樂團、夾子電動大樂隊與草莓救星開唱;2012年也以「練習」為題,發表《練習一個人》、《練習在一起》、《練習說再見》三部曲雜誌書,專欄作者或受訪名人陳綺貞、林宥嘉、五月天阿信、聶永真都是一時之選。
「我覺得我的42歲以前的經歷很像是一個壓縮檔,做了很多事情,當時時空背景成熟、公司也穩定,但坦白說,不曉得是不是中年大叔的人生困境,開始有點倦怠了吧,好像已經沒有什麼刺激可以吸引你了……」他若有所思地說,「我檢視我的願望清單,其中一項是出國留學,我告訴自己說,那就出發吧!」
人設歸零 放下社長身分去遊學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黃俊隆到了永遠不缺新鮮事的夢想城市紐約,念的是聖約翰大學運動管理研究所,這要再回到他最熱愛的運動—棒球說起。「我從小就喜歡棒球,但是當時沒有什麼錢可以買球具,加上因為不是體育班,還要面對功課壓力,相對打球的機會很少。直到我長大出社會,有錢可以買球具了,我才加入朋友的棒球隊,一直到現在。」
黃俊隆(後排中)從小就熱愛棒球,長大後加入朋友組的棒球隊,每周固定打球。(黃俊隆提供)
他在球隊裡擔任的是投手,他對於這個角色尤其著迷,「我覺得投球對我來說,有那種可以自己掌握一切的感覺,我可以靠練習控制球速跟角度,目標就是好球帶。但是投手又是一個很敏感的守備位子,一個念頭閃失就會改變戰局,所以是很好訓練心理素質的體驗。」
因此當他把自己「丟」到紐約這個花花世界,除了學歷,黃俊隆認為跳脫舒適圈、擁有不一樣的生活經歷更重要。他刻意淡出社群軟體,幾乎切斷跟台灣親友的所有連繫,也跟當地的華人圈保持距離。「因為我是黃種人,加上我的年紀跟班上同學有差距,很難打進美國人的圈子,又不想打進中國人的圈子,完全就是自我隔絕的狀態。」
人到中年重新回到校園,重溫在教室上課、熬夜趕報告的生活,他很享受在紐約的日常,「拋開原本熟悉環境、所有的身分跟人際關係,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開始全新的生活,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自由』這件事情—做什麼都見怪不怪。」
他接著說,「有人問我,那你在台北不自由嗎?我說那不一樣,紐約的自由是形而上的自由,在那裡沒有人認識你,你瘋,別人比你更瘋,你怪,別人比你更怪。」
而且黃俊隆覺得自己在孤獨的情境中,感官變得敏銳,思緒也變得很超現實,「我從宿舍到學校通車單趟最快是1小時,地鐵誤點時可能要到1個半小時,有的時候我站在月台上,別班列車呼嘯而過,突然會有種錯覺:『我怎麼會在這裡?』複雜情緒交雜在一起,如夢幻泡影。」
在離開紐約之前,黃俊隆在路邊的雪堆用手指寫下「Bye NY. Final Home」。(黃俊隆提供)
他把所有的吉光片羽記錄下來,拿到文憑畢業返台之後先出版《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迎接人生下半場的50道練習題》,最近又推出新書《有時候我會想起你,然後想起自己》。「我有自己的設定,上一本很務實,這一本很自我。」
而這本新書的裝幀,扉頁用的是手感紙,內頁使用了3種顏色的紙代表舊日時光(黃)、旅行記憶(灰)及生活日常(白),別具巧思,也呼應在不同歲月時空與人稱間對話穿梭。
對黃俊隆來說,人生就像旅行,沒有一定要抵達的終點,期間發生的種種遭遇,都是沿路的風景,「我覺得我很幸運,在我很年輕的時候就算達到一般人眼裡的成功,我遇到很多很有才華的人,我的創意可以實現,做成我喜歡的作品的樣子。重點是我玩得很開心,這些都遠遠超過所謂的產值,賺多少錢。」
黃俊隆也用棒球來詮釋自己看待人生的態度,「雖然你的球投得好,但能不能贏球不是你能決定的,還是需要時間點、環境、運氣等條件的配合。」他給了我饒富深意的一句話,「用力,但不要太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