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底,我的同志友人小馬在LINE群組中傳來幾張甫出生的嫩嬰照片,小嬰兒的雙頰肥嘟嘟,眼睛明亮有神,像極了迷你版的小馬,群組裡的朋友們都笑著說:「孩子真的不能偷生。」為了這個孩子,小馬從諮詢、取精、尋找孕母、植入胚胎到最後孩子出生,不僅投入心力,更是大筆經費的支出。
2019年同婚專法通過,是台灣同志運動的重要里程碑,許多同志在專法通過後登記結婚,部分家庭則思考著希望增添新的成員,讓孩子進入家庭。不管是女女或是男男家庭,想要生個有血緣關係的孩子,都不像異性戀家庭般相對容易,尤其是男同志,至少得先準備一筆代孕費用。
「其實花多少錢,真的看運氣,因為要看你的胚胎在培育的過程當中,有沒有發生失敗的情況,然後還有取決於你要不要包生,或是指定性別。」小馬買了8顆卵子,有2顆受精成功,一男一女,但男寶寶受精卵不健康,最後只植入女寶寶受精卵到孕母身上,成功生下女兒。
「這費用大約是17萬到18萬美金,不包含要去美國接小孩的費用,接小孩也花了近2萬美金。」小馬為了迎接女兒出生,提早一個月到美國等待,從代孕到接女兒,總共將近600萬台幣,接下來的養育費用當然就和一般異性戀家庭相差無幾,但光是前端支出的金額,恐怕就已經讓許多想生孩子但經濟條件無法負擔的同志家庭打退堂鼓了。

電影《輕鬆搖擺》劇情描述同婚夫夫育兒之路的艱辛。(小川先生攝/就是影像有限公司提供)
從小馬生子經驗得知,男同志赴美求子平均得花台幣400萬到600萬;女同志若不用找代孕,生子費用較低,但也要100萬左右。價差的波動就是取決於是否承擔風險。在沒有包生的費用中,如果沒有受精成功或是受精卵都不夠健康,初期投入的一、兩百萬等於打水漂去了。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同家會)曾統計,每年會有200至300位同志前往諮詢生養小孩的相關程序。同志想生孩子,鮮少是為了「傳宗接代」的理由,更多是本身就喜歡小孩,或是本身條件許可,期盼透過生養孩子的過程,讓人生進入不同階段。
台灣禁止代理孕母,《人工生殖法》條文也明定:「夫妻符合下列各款情形者,醫療機構始得為其實施人工生殖」。「夫妻」的條件等於把單身以及同志排除在人工生殖之外,同志們想生小孩就也只有海外一途。在不婚主義、離婚率皆高、生育率低的時代中,我認為這樣嚴苛的法規或許可以重新思考,甚至把代理孕母入法,讓不婚但想生孩子的人以及同志家庭,有更多可負擔的選擇。
美國有商業代孕的法律規範,也是許多同志家庭海外求子的首要選擇。生孩子不是買賣的商業行為,但這是不得已中的權衡之計。也有部分男女同志,因為都想要生小孩,因此協議生子,如此可省下龐大代孕費用,但伴隨著的就是只要有一方反悔,就可能引來的親權爭議風險。

對於同志伴侶來說,想要擁有小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Flim.ai提供)
小馬生孩子之前就考慮到這點,「儘管受孕前就已經簽了協議,可是台灣沒有相關法律的保障,你所簽的協議內容,就是違背了善良風俗,會被認為無效,所以可能還是會依照民法保障生母的權利,那麼得跟生母進行官司訴訟,才有可能由法院來判決監護權跟扶養權的歸屬,對男同志來說是很大的風險,所以如果我有能力的話,當然選擇海外代孕,是風險最低的。」
可以理解,誰都不願承擔風險,在人民有需求的狀態之下,政府的適切回應更加重要。在同婚專法通過後,儘管有部分同志團體持續倡議同志生養子女需求,但是一直沒有受到政府重視,在主流異性戀主導的政策制定中,幾乎不見同志生養政策的討論。
就算不生血緣子女,同志家庭想要共同收養孩子,在台灣現行的法令中也是困難重重。因為在同婚專法中已規定,「雙方當事人之一方收養他方之親生子女時,準用民法關於收養之規定。」但是民法中的規定是「夫妻」可共同收養,排除了同性收養,因此同志家庭中的一人在單身時收養的小孩,在結婚之後另一半也無法接續收養,在社會更為開放後,這樣的規定或許也該拿出來重新討論修正。
或許是因為年紀步入中年,身邊已經有不少對同志友人找了代理孕母生孩子,或是開始諮詢代孕,這兩年,「生孩子」這件事情突然在生活中的討論多了起來。在同婚專法通過後,台灣的同志運動儘管還有各項平權議題和觀念的呼籲,但似乎沒有了像「同婚」如此明確的倡議主題,「同志生養」若能接棒,或許能讓台灣同志家庭的未來有更完整的保障。
了解更多【我是地球人彭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