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的生活逐漸脫離驚滔駭浪,你我不再因新冠疫情而感到恐懼,「出國旅遊」成了眾人最感興趣的話題;然而,在享受旅遊過程中踏上異地的新鮮感,或是享受美景珍饌的當下,是否真正用身心靈去感受大地,而非只是用眼睛記錄造訪過的風景?除了旅行後的疲勞,該如何藉由旅行來達到「心靈的療癒」?在逐漸失衡、脫序的人生旅途中,究竟該如何找回平衡?
2010 年上映的美國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改編自伊莉莎白吉爾伯特的同名自傳,並由《麻雀變鳳凰》茱莉亞羅勃茲領銜主演。電影講述剛經歷離婚的失意旅行作家 Liz,為了找回生活的激情、探索生活的平衡,拿著出版商預付的薪酬,獨自前往義大利、印度、峇厘島,並在旅途中得到從沒想過的收穫,甚至是一段真摯的感情。
別只用腦袋與眼睛去體會世界,嘗試用心去感受更為重要。
在義大利,將自己置於另一個國度的 Liz,藉由吃喝玩樂、廣交朋友,享受再單純不過的享樂人生;只是在數日的歡愉之後,發現真實的自己仍然停滯不前,單靠玩樂來逃避問題的自覺,使 Liz 再次深陷罪惡感中。「美國人或許懂得娛樂,但是卻不曉得怎麼享受快樂。」遭到義大利本地人的一番提點,Liz 終於懂得徹底放開心防,究竟何謂「隨性生活」的樸實無華。〈延伸閱讀:將難以言說的傷痛畫成花:《線,畫出的我》在黑與白的水墨世界,找到自己的「色彩」〉
在計畫旅遊行程時,實在很難不去安排這趟旅程的「必要清單」,列出必須造訪的絕美景點、必須一嚐的地方美食、必須購買的特色商品,將逃離生活圈的自己,塞入另一個框架牢籠之中。「義大利」在電影中代表了享受和感受快樂的地方,電影藉此說明了對於快樂的看──快樂不存在於主動、積極地追尋,而是拋開顧忌,用毫無矯飾的自己體會生命中的人、事、物。〈延伸閱讀:《過時‧過節》:以傷痛描繪壓抑的中式家庭關係,重新反思衝突後的悔恨與原諒〉
「自我」不是多加限制的裹足不前,而是以原則保持生而為人的彈性。
結束了在羅馬的旅程,Liz 前往印度體驗冥想、在峇厘島體會何謂生活的「平衡」。對於上一段關係的罪惡感,Liz 難以從強烈的內疚中走出,因為得不到原諒而不斷以過往回憶懲罰自己,最終因懂得原諒自己,認清了世事本就是不斷改變,才終於解開對自己的禁錮。旅途的終點到了峇厘島,在此結交到新對象的 Liz,又因害怕在感情中迷失自我,選擇在重要關頭推開摯愛而去……〈延伸閱讀:「原來可以過得這麼開心。」《想做飯的女人和想吃飯的女人》把平淡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幸福真實感〉
「迷失自我」絕對是在親密關係中,彼此最害怕發生的事情,為了維持關係而不斷地退步、妥協,甚至活成了自己不喜歡的模樣;然而,保持原樣的「自我」,不也是對未來發展多加限制的裹足不前嗎?「有時候為愛失去平衡,也是平衡生活的一部分」峇厘島的智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Liz 才明白世事的變化、人物的去留,都不斷在破壞生活的平衡,但換個角度想,從他人身上找到不斷修正的自我,不正也是人活著所追尋的平衡嗎?
三個截然不同的景點,意味著主角不同層次的心靈成長,放鬆享受、學會原諒,到最後懂得平衡,藉此逐步解開內心的困惑。《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刻劃的不是旅途的精采,那些在旅途中被我們遺忘的心靈探索,才是電影想強調的旅遊價值之所在。
主圖來源:《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