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中有則「戲彩娛親」,講述一位七旬老翁名為「老萊子」,生性孝順,年屆七十亦不服老,總身著色彩艷麗的服裝,在雙親前扮嬰兒嬉鬧逗弄爹娘。
在台灣也有一群「現代老萊子」,多已是花甲之年的他們,戴上純真可愛的微笑小丑口罩,用氣球、魔術、音樂、律動、遊戲等互動方式在安養院演出,逗弄與他們年齡相仿的失能失智長者。他們是「關懷小丑協會」,期許用小丑「自娛娛人」的精神,散播歡樂宅配愛。
一杯咖啡,與小丑結下了不解之緣
關懷小丑協會執行長曾麗娟在踏入協會前,原先是在科技與媒體公司從業 20 餘年的專業經理人,但就在 12 年前婆婆意外中風,她只好辭職全心照顧婆婆。兩年內扛起全職照護的曾麗娟,為了更全方位照顧婆婆,開始了解照顧服務員的專業及風險,甚至考取證照,從此踏入了樂齡服務這條路。
聊到為何會和蛋黃哥一起創辦關懷小丑協會,曾麗娟表示:「因為一杯咖啡結下的奇妙緣分。」原來因為工作採訪和蛋黃哥約喝咖啡,聽到蛋黃哥的心願是培訓小丑志工,本著舉手之勞在 FB 分享,沒想到因此吸引了許多人報名參加小丑培訓,接著安養機構也邀約不斷。由於蛋黃哥當時一年有半年的時間在國外,為了不讓小丑培訓中斷,曾麗娟乾脆自己投入學習,邊學邊應用。〈延伸閱讀:【告別】專訪台灣安寧之父賴允亮:死亡不是終點而是傳承,用生命孕育生命、教導生命〉
「我一開始根本對小丑沒興趣。」曾麗娟笑著說,但她慢慢理解到,原來小丑可以為機構長輩帶來意想不到的歡樂:小丑的表演精神是「自娛娛人」,因為無預期的出糗,反而製造出逗趣的效果,以往專業完美的表演方式,往往和長輩有種說不出的距離,但小丑志工真誠關懷的素人效果,反而讓長輩更容易親近。
「關懷小丑不需要咧嘴大笑,微笑就夠了,發自內心真誠地微笑。」
關懷小丑協會表演客群廣泛,但多以安養院的失能失智長者為主。曾麗娟說:「剛開始帶表演時,有些志工使出渾身解數面對長輩沒有反應而覺得沮喪。有些人會誤以為是長者觀念較保守,會抗拒搞笑或嬉鬧的表演;但其實長輩一開始沒有反應,往往是因為身障(如中風)無法做任何表情,或是因為長久缺乏互動所造成的呆滯和冷漠。」〈延伸閱讀:從表演劇團到「小丑醫生」,她要讓病房裡也能充滿歡笑!〉
加上安養院的作息單一:吃飽睡、睡飽吃、看電視或被電視看無限循環。照護員也礙於工作繁忙,無暇與長輩聊天,因此,當充滿歡樂互動的小丑表演來訪時,便成了長輩平淡生活中最大的驚喜,雖然一個小時看似短暫,也無法改變長輩的生活模式,但是卻能讓長輩擁有最真實互動的一小時。因此,原本一開始連手都懶得伸出的長輩,卻能在一小時的演出後,開懷地伸出雙臂和小丑擁抱,從陌生到拉近彼此距離,看似微小改變卻是無限可貴。
疫情期間關懷小丑因為無法至機構義演,協會改用另一種方式讓志工可以繼續和長輩互動,即使遠在中南部的志工,也可以透過手機或平板和北部的長輩視訊聊天,曾麗娟:「說話是一個很好的復健方式,需要思考和回應。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可以互動的窗口,但我們不是張老師,也不想當張老師;我們不做專業諮商,不過可以當長輩的新朋友,陪伴長輩聽他們說想說的,讓他們有談天說地的對象。」
當問起在這麼多年的義演當中,有沒有令人她印象深刻的地方?曾麗娟:「每一次的活動都有不同的感動,無論從住民或是志工身上,就像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怎麼樣也說不完。」以最近一次的南部義演為例,有位女性長輩的表情剛開始看起來像是不悅甚至生氣狀,但互動以後,發現長輩其實是顏面神經失調,導致無法表現喜樂的表情,在最後小丑愛的抱抱時,一直頻頻道謝,而且叫小丑還要再來。
另外一位失智長輩,則是原本哈欠連連無精打采,在小丑帶動玩氣球後,開心地一直將球丟來丟去。也許失智失能長輩無法像一般人所想像的方式表達開心或有興趣,但是並不代表他們無感,只是表達的方式很有限,需要我們更有愛心和耐心去觀察和理解。〈延伸閱讀:【告別】The Long Goodbye!國內失智症權威劉秀枝:「幸好,失智症狀是緩慢的,我們才能更珍惜守護。」〉
斜槓人生?我天生就是追求自由的風象星座
曾麗娟除了關懷小丑協會執行長一職外,其實還是個超級斜槓專家:為了照顧婆婆成為專業照服員、因為陪同事上課因此成為國際芳療師、因為爸爸癌末而投入安寧芳療服務、因為幫好友代班而變成桌遊老師、因為母親被金光黨騙而投入高齡消保宣導……等。一路上的經歷讓編輯聽了瞠目結舌,而每一項專業竟然都來自「意外」,而曾麗娟也不設限自己,勇敢地走進生命的岔路,方才擁有現在的自由與彈性。曾麗娟表示:「就跟小丑一樣啊,任何不完美都是契機。」
從 20 多年專業經理人的職場體制離開,到現在自由多元的斜槓生活,曾麗娟:「以前的種種經歷都為了造就現在,以前覺得不 ok 的事,其實都只是時機未到罷了。」最後她也用電影《媽的多重宇宙》的寓意作結:「最沒用的自己反而是最有無限可能的自己,看似不完美的一切都充滿無限可能。」
主圖來源:曾麗娟 提供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