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然天成的喜感與極佳的人緣,讓康康(本名康晉榮)為自己的綜藝舞臺撐起了一片天。當前輩一一退場,他順勢接下主持棒,先後跟在張菲、胡瓜和吳宗憲三位主持大哥的身旁學習,「忍辱負重」是他的生存哲學,師承大哥的經驗,也交給後輩珍貴的生活智慧。「我可以是 A 咖挑大梁角色,也能擔任 B 咖的輔助烘托工作,最佳綠葉我當得很過癮、當得很稱職!」
康康自認不是帥哥,沒有偶像包袱,所以放得很開,他知道要被鏡頭關注,就必須丟掉一些框架。31 歲那年,參加「PUB 英雄會」歌唱比賽獲獎,上節目宣傳時,康康在張菲主持的《龍兄虎弟》熱門單元「音樂教室」亮相,有別於動力火車、迪克牛仔、劉偉仁等同輩歌手,康康在節目上盡情模仿齊秦、凌峰等人,像不像三分樣,張菲眼睛一亮,並對他說:「你有空就來!」康康不管這句話是不是客套話,每次節目錄影時,他就專程自高雄搭機來臺北,在攝影棚內等待機會。
為圓滿表演夢 物質享受皆可拋

逗趣的模仿,以及陸續幾次的螢幕曝光,康康逐漸受到娛樂圈的重視,有了其他節目邀約,包括當時胡瓜主持的《金曲龍虎榜》,也很器重他的喜感長才,開始發他通告,「那時候還沒有高鐵,北高航線很貴,製作單位知道我要搭飛機,還特地把通告費從基本的 1350 元調高到 3000 元,貼補交通費。」後來通告更多了,他索性搬來臺北,並在電視臺附近租屋,「我住在每個月房租 6500 元的頂樓加蓋房間,廁所浴室得跟其他人共用,我覺得沒關係,只要離電視臺夠近,就能獲得更多的演出機會。」
認真經營演藝工作的他,雖然尚未走紅,但他深信「能被觀眾和電視圈看到」會是最重要的一步。終於,有次他和吳宗憲在 PUB 同臺合作,吳宗憲問他:「你有沒有經紀約?要不要出唱片?」一紙七年合約,讓康康成了吳宗憲的旗下藝人,並於 1999 年發行《催淚》專輯,還特地為此剪去一頭過肩的長髮。
「當時還沒發片的周杰倫還幫我配唱、寫歌喔。」能夠成為一名歌手,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但真正讓康康初嘗走紅滋味,其實是擔任綜藝節目的主持人,他和吳宗憲搭檔主持的《周日八點黨》、以及和郁方合作的《大家來說笑》播出後,「走在路上,會有人叫我的名字,那種感覺很奇特,我知道那就代表我有知名度了。」
就算掉落低谷 仍拒絕服輸
收視建功、人氣翻紅,康康瞬間成為綜藝主持界的當紅炸子雞,新節目邀約不斷,「手邊同時主持五個節目,在 31 到 42 歲那段時間,我從無到有,感受就是一個字『爽!』,這讓我想起剛出道時在餐廳看著當時很紅的李恕權,自己卻沒沒無聞,而現在我不再是 NOBODY 了。」

然而,當主持爬上最高峰後,就是走下坡的開始。康康慢慢發現手上的節目一個一個停播,「我問高凌風怎麼會這樣?高大哥回我『有一天,你會連一個都沒有!』果然,在我 43 歲那年被打回原形。」儘管大環境既現實又殘酷,但在感情上卻意外地萌芽,「朋友帶我去杭州看骨董、學骨董,誰知道會認識到我老婆,結了婚,45 歲當上爸爸。」只是整體經濟已大不如前,電視生態更是一蹶不振,雖有活動和演出,康康心生危機意識:「難道我的演藝生涯就這樣結束了嗎?」
他拒絕服輸,「我自己找飯吃。」那段沒有主持工作的日子,他再次發行專輯,「我藉著發專輯的機會走宣傳,去上各種類型的綜藝節目,讓大家不要忘記康康的存在,我繼續展現絕活,不被市場淡忘。」他也接演電影,即便不是男主角,演來同樣甘之如飴,「不讓自己的知名度消失,始終保持在暖機、待機的狀態,以等待機會。」康康回憶過往有感而發:「曾經紅過,才知道一無所有的落寞,而我天生反骨,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學著轉念讓自己在各種舞臺上都能屈能伸!」
近身觀察三位綜藝天王風格 從中獲得進步的養分

在演藝圈中,康康是少數有幸跟過三位綜藝大哥身旁的特例,他從中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
談起張菲,康康以「尊師重道」體現感激,「感謝菲哥給我入行後第一次上節目的機會。」他跟前跟後,習得張菲在工作上認真、不得罪人的圓融。「有次錄影看到一位觀眾戴著假髮,本來想問他去哪買的?卻被菲哥擋了下來,他說『不要觸碰到別人的痛!』戴假髮可能有其不為人知的苦楚,要能幫人家留情面。」至於張菲的認真,康康說:「有次參加一場婚禮,一進廁所赫然看見菲哥竟然在裡面預背臺詞,這一幕讓我驚覺,原來這些大哥在臺上看似一派輕鬆,其實都是有備而來!」

說到胡瓜,康康覺得胡瓜師出張菲,兩人有些部分頗為相似,但胡瓜的情緒轉換更快,「瓜哥遇上錄影節奏不順暢時,會立即喊卡,做出調整。我在錄影現場時有被嚇到,但我想這是瓜哥對節目恨鐵不成鋼的反應,錄影順了,也就沒事了。」最近他和胡瓜同臺《鑽石舞台之夜》主持,彩排過程不盡理想,胡瓜立即處理、解決,「我會說出我的想法,他會分析、聽意見,一起把內容做好。」康康記得初次見到胡瓜,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企圖心,他對胡瓜說:「瓜哥你當年主持《周末 1250》時我就想拜你為師。接著我把瓜哥在節目中的橋段說給他聽,瓜哥真的有嚇到。」

至於吳宗憲,康康直言:「我主持角色可 A 可 B 恣意轉換,就是跟憲哥學的,他是奉行老二哲學最好的一位!」對這位靠天分與機靈反應走紅的主持人,康康說:「憲哥不怎麼彩排,觀眾卻很愛看,但他真沒有準備嗎?其實心中都有一個腹案。」三位大哥各有獨特的舞臺魅力和個性,對康康來說是集大成的學習機會。
把缺陷變優勢 以知足常樂的心面對生活的每一天
舞臺上說學逗唱的精彩演出,源自康康小時候的經歷,讓他比同儕更懂得自我表現。「我從小說話不清楚,經常被取笑,後來無意中發現,說笑話和模仿是最容易被人看到、接受的利器,於是我開始在這兩部分學習,慢慢有了迴響,也就更有信心。從國中開始就一直擔任康樂股長,喜歡用自嘲、諧音哏來詮釋,變成我的特色,這些年來,腦中存了很多諧音哏,能因應不同場合做反應,應該就是平時學習後,自然而然脫口而出的『肌肉反應』。」將缺點化成個人特色的補強,也許,這就是康康的生存之道。
私底下,他喜歡用「知足常樂」自勉。「我曾經失去很多,如今能有這樣的成績,我覺得已經很滿足了。」當他面對媒體的偏頗報導時,常會笑著對該媒體說:「你這篇寫我不好,所以你還欠我一篇好的。」康康以尊重所有人為前提,圓融化解可能的對立與尷尬,深得圈內大哥大姐及藝人稱許。
這份知足與溫厚,不只體現在待人接物,也落實在他的行動中。每逢尾牙或其他演出場合,他總會想起曾在演藝路上結緣的李炳輝,主動邀請對方同臺,讓老朋友多一份收入,改善生活。李炳輝曾公開感謝康康,言語之中,道盡感激之情。康康則說:「只要我有能力,就會把每一筆力所能及的錢交到當事人手中,不是很多、卻是我的心意。」
在人生的舞臺上,康康扮演過很多角色:歌手、主持人、模仿高手、甚至是他人口中的「過氣藝人」。但不變的是,他總願意笑著站上前,不管觀眾多寡,不管掌聲有多響。只要有能力,就會全力以赴爭取。也許,真正的綜藝人不是紅多久,而是能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什麼。而康康,從來沒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