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亞熱帶氣候的臺灣,靠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盛產許多香甜、多汁的水果。每到夏天,最受歡迎的莫過於芒果,豔黃的色彩配上酸甜的滋味,無論在料理應用,抑或是外銷市場上,它都是一顆代表性的星星。可惜的是,芒果屬於季節限定的美味,一過夏季,想要再次享受,就得再等上一年。

15(2010)年前,一碗「冬天也能吃到的芒果冰」,打破了這項定律!把這道熱帶陽光帶入冬季的背後操手,正是「天下奇冰 ICEVER」(後簡稱天下奇冰)的創辦人黃靜嫻。原本只是單純愛吃冰,靠著對甜品的熱情,一路從店面跨足到海外,也讓大家看到,原來一碗冰,也能交織出一篇篇跨越季節與人情的故事。

將每段經歷化為創業路上的立足點

黃靜嫻的創業路,雖然看似有點不務正業,卻也算是命中注定。

事實上,黃靜嫻並非食品科班出身,大學就讀的是與冰品八竿子打不著的護校,22 歲畢業後順理成章到學校當護理老師。「我從小就很愛吃冰!念書時常帶著同學去飲料街、冰店,一邊聊天一邊吃冰;後來出社會後有寒暑假,就開始到處旅遊,嘗遍世界各地的冰淇淋。」她笑說。

從日本迪士尼樂園、韓國樂天樂園,到義大利羅馬與佛羅倫斯街頭,都有靜嫻打卡的回憶,她將這些風味牢記心中,時常想著:「如果臺灣也能吃到這樣有創意又好吃的冰品,該有多好?」

天下奇冰的龍岡直營店,裝潢雅致,為客人創造舒適的吃冰空間。(攝影/葉仁琛)
天下奇冰的龍岡直營店,裝潢雅致,為客人創造舒適的吃冰空間。(攝影/葉仁琛)

這份創業的啟蒙點,除了她對甜品的熱忱外,還有來自家庭的背景與童年記憶。成長於經商家庭,父母親是做餐飲批發,每天從清晨開始就要備貨、送貨,一路忙到晚上。某種程度來說,從小的耳濡目染,早已將工作勤勞、待客之道寫進了自己的 DNA 裡。

於是,黃靜嫻把對吃冰的熱愛,化作創業的動力,這些生命裡看似毫無關連的片段,一一縫合成為創業的底氣。對她來說,創業絕非從零開始,而是把每一段經歷,變成自己的起點。

顛覆刨冰的刻板印象,打造無菌製程與世界專利

從創業第一天起,天下奇冰就想打破冰品給人「很快融化、不夠衛生」的刻板印象。臺灣早期的冰品店多以刨冰為主,冰磚製作簡單、成本低廉,但製作過程卻潛藏著衛生疑慮,「很多冰磚都得在冷凍庫裡搬進搬出,過程中和手、空氣接觸到,因而孳生大腸桿菌。」具有護理背景的黃靜嫻,當然一開始就要杜絕顯而易見的風險。

於是,她以身作則投入冰品機械與配方的研發,原先打算做義式冰淇淋,卻在某次實驗中,意外調配出介於雪花冰與刨冰之間的新型冰體——「鑽石雪花脆冰」,微脆、綿密、不含多餘水分,吃的時候不會迅速融化,放進冷凍庫也不會結成硬塊,這個誤打誤撞的發現,成為日後申請專利的核心基礎。

「草莓奇異果雙爽」口感滑順又能消暑,是客人最愛的品項之一。(攝影/葉仁琛)
「草莓奇異果雙爽」口感滑順又能消暑,是客人最愛的品項之一。(攝影/葉仁琛)

「我們每天試冰、做冰,吃不完的就放桶子裡冷凍,沒想到放了一段時間竟然沒有結塊!」突如其來的驚喜,讓她決定用自製機臺,創造出鑽石雪花脆冰,投入專利申請與食品檢驗,主動送驗 SGS(檢驗、鑑定、測試的認證機構),大腸桿菌數趨近於零,澈底跳脫市場對冰品衛生的疑慮。

突破口感、保存與衛生的三道關卡後,下一步就是要打造出「差異化」!從碗具設計、擺盤形式,到水果選品,她樣樣親力親為,還為了解決「冬天無芒果」的痛點,與南部果農共同研發冬季芒果栽種法,最終讓「冬天吃到新鮮的芒果冰」不再是天方夜譚,成功作為開幕時的強檔主打,也自然吸引到消費者的目光。

這一切的努力,使天下奇冰成功在桃園中原商圈打響名號,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與採訪、顧客口耳相傳,甚至吸引許多遠從國外來的旅客前來朝聖。黃靜嫻不諱言:「我們的冰真的很特別,能讓人一吃就記住,那是我們研發出來最有溫度的一件事。」

一碗冰陪伴一段人生,天下奇冰賣的是人情故事

夜市冰店,不只賣冰,更賣人情。黃靜嫻說,創業初期每天幾乎都忙到深夜,備料、削芒果、清洗冷凍庫,全部一手包辦,營業時間還要服務顧客與現場出餐,常常一做就是 16 小時,簡直是把一個人當三個人用。

黃靜嫻靠著品牌好口碑與親切好客的性格,與客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圖片來源/黃靜嫻)
黃靜嫻靠著品牌好口碑與親切好客的性格,與客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圖片來源/黃靜嫻)

所幸,美好的滋味終究會在顧客心目中留下記憶點,天下奇冰從不靠叫賣聲引人注目,而是靠口耳相傳的口碑累積。

「我們有很多熟客是天天來報到的,有些人從學生吃冰到成家,會主動和我們分享生活瑣事,這些互動讓我很感動。」令她特別難忘的是,「有個媽媽曾跟我分享,她大學時就在我們這裡吃冰,現在帶孩子來,跟他說這是她當年最愛的冰店。」這句話宛如一道注入人心的暖流,彷彿為黃靜嫻多年來的努力加持,感動之餘,讓她更相信比起短期廣告效益,日常的用心經營,才能積累品牌信任的根基。

從創業者到陪跑者,把走過的風景化為他人的路標

創業多年,黃靜嫻不再是當年一人包辦所有工作的店長,她的眼神明亮,聊起未來發展,語氣依舊充滿熱情。她現在的重心,除了品牌經營,還有培育與支持青年創業者。

自 2015 年,天下奇冰榮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第 14 屆新創事業獎開始,黃靜嫻一路受邀參與食農教育與女性創業相關論壇,分享冰品研發與品牌經營的實戰經驗。現職經濟部新創事業會長的她,積極推動創業者交流、資源媒合與實務輔導,回饋創業生態。

黃靜嫻創業的每一步都走的用心,現在更是用自身經驗鼓勵年輕創業家。(圖片來源/黃靜嫻)
黃靜嫻創業的每一步都走的用心,現在更是用自身經驗鼓勵年輕創業家。(圖片來源/黃靜嫻)

她說:「我們不是什麼都會才創業,而是創業了,才學著什麼都會。」這份從零開始的歷程,將錯誤經驗轉化為他人借鏡的價值,使黃靜嫻更願意陪伴年輕創業者共同前行。

讓世界記住臺灣味,走出不一樣的海外路

黃靜嫻與中華職棒的聯名合作,成為產業跨足不同領域的第一步。(圖片來源/黃靜嫻)
黃靜嫻與中華職棒的聯名合作,成為產業跨足不同領域的第一步。(圖片來源/黃靜嫻)

2015 年,天下奇冰獲邀與「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中華職棒)」合作,為當時的四支球隊設計專屬冰品,這場聯名合作無疑增加了品牌的話題性,同時也引起許多不同領域產業的關注。

隔年,黃靜嫻帶著團隊跨出海外,前進中國大陸,當時中國市場對於新鮮水果與健康冰品的接受度高,營運初期順利展開。不巧,而後隨即遇到疫情爆發,加上授權合約到期,最終決定結束當地據點,儘管拓點時間有限,但團隊依舊累積了一段珍貴的海外營運經驗。

經過多年市場觀察與內部整備,今(2025)年,天下奇冰正式啟動新一輪的海外布局,選定泰國與日本作為未來發展的優先市場。她強調,這次的國際拓展將不再採取傳統單店加盟方式,而是期待將臺灣連鎖餐飲所累積的「標準化流程、品牌管理與營運經驗」,完整複製到新市場中,並尋找理念契合、具備能力的經營者作為合作夥伴。

目前,臺灣的加盟主多已合作超過八年,源於黃靜嫻對加盟對象的選擇十分謹慎,「我們重視的是信任與長期經營,這樣品牌才走得久。」

不只是臺灣人,天下奇冰也獲得外國人愛戴。(圖片來源/黃靜嫻)
不只是臺灣人,天下奇冰也獲得外國人愛戴。(圖片來源/黃靜嫻)

而為了讓品牌在國際市場上更具識別性與文化連結,她特別自創英文名稱「ICVER」,結合了「Ice(冰)」與「Forever(永遠)」的意涵,也巧妙呼應中文諧音「愛死我」,象徵品牌對冰品品質與顧客情感的堅持。

黃靜嫻分享,天下奇冰在所有海外據點,未來也將統一使用「ICVER」作為品牌名稱,讓世界各地的顧客,亦可感受這份來自臺灣的冰涼體驗。雖說海外市場充滿挑戰與未知,目前仍處於觀察當地市場動態,尚未確定具體開店時程,但此舉代表邁向新階段的可能性,不只是商業擴張,也是品牌文化再出發的動力,她期許這份美好的滋味,能夠在世界各地不同街角,與形形色色的你我相遇。

從家庭背景的延伸,到跨域創業的實踐,黃靜嫻用 15 年的歲月,鋪陳出一段既堅韌又溫柔的創業旅程,不以聲量取勝,也未曾以捷徑走紅,靠的是一碗碗讓人吃了難忘的冰品,以及一個個願意回購的顧客。創業就如同製冰,需要時間不斷的調整與摸索,沒有一步能偷懶,每一步都要走得用心。黃靜嫻知道自己並非孤軍奮戰,所有陪著天下奇冰成長的顧客、夥伴與家人,就是這段風雨歲月中,最甜蜜也最堅實的後盾。

◆延伸閱讀:Think Fresh!保持前進,遇困難就克服──CAMA CAFE 創辦人何炳霖帶領品牌闖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