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與恆春,這片位於臺灣國境之南的土地,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旅遊與遠離塵囂的理想去處;然而,對如今已是知名旅遊記者的朵米(Domi)而言,這裡象徵著她對「活在當下」的全新體悟,在這片土地上,小鎮生活為她開啟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可能。

生活與生存的差異,在於前者是在細微之處品味生命的美好,願意停下腳步,感受陽光灑落的溫度,欣賞一朵花的綻放,聆聽風拂過樹葉的低語;後者則是在無止境的奔波中,為了目標而拚命向前奔跑,忽略了沿途的風景,只求不被生活的壓力吞沒。

離開高雄 去往屏東的人生轉捩點

一連串的意外衝擊,讓原本朝九晚五的朵米,思索這樣的人生當真是自己滿足的樣貌嗎?自己做夢與想像的能力,又究竟在哪?(圖片來源/朵米)
一連串的意外衝擊,讓原本朝九晚五的朵米,思索這樣的人生當真是自己滿足的樣貌嗎?自己做夢與想像的能力,又究竟在哪?(圖片來源/朵米)

真正對人生感悟到無常,以及生活與生存之間的差異性,是朵米(Domi)出社會後,經歷了一番砥礪與日夜地思索,才恍然體悟的清晰真理。初次見到來自高雄的朵米,一頭俐落的中長髮與簡約的穿著,映襯出她內斂而堅定的個性,不張揚,卻自帶一種歷經世事後的從容與篤定。她的眼神中藏著故事,既有過往在城市中奔波的疲憊,也有近年來於南國小鎮重新拾起生活節奏的平靜。

從小到大都在高雄生活的她,是一位典型的都會孩子,談起那時會前往屏東,來到恆春定居的緣由,朵米微笑說道:「那時候我才 20 歲出頭,很年輕,當時一個朋友在清晨因為車禍意外離世了,再加上與男友的分手,我感到自己的人生受到相當大的衝擊,內心產生了各種複雜思緒。」

朵米提到因地理之便,她時常與好友前往屏東、恆春與墾丁等地遊山玩水,她在高雄從事建設公司的企劃,如同這座忙碌城市中的許多工作一樣,模糊且總是帶著差不多的味道:朝九晚五、固定的薪資與一成不變的乏味日常,宛如麻痺人身心的鴆毒。朵米一度覺得生活就不過如此,在名為人生的巨大齒輪中,自我也終將成為當中模樣相似的個體存在。

朋友驟逝的衝擊,意外讓朵米緩下腳步,認真思索這樣的人生當真是自己滿足的樣貌嗎?「我想做出些改變,或許可以離開高雄,搬到屏東的恆春去。」朵米如此想著。

與愛犬在恆春定居 美好的時刻定格永存

與愛犬巧比在恆春生活的那段日子,是朵米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之一。(圖片來源/朵米)
與愛犬巧比在恆春生活的那段日子,是朵米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之一。(圖片來源/朵米)

屏東與恆春對當時的朵米來說,僅是一處旅遊與遠離塵囂的落腳處。直到真的搬到位於國境之南的恆春小鎮上,隨著與當地居民的互動交流,並將身心融入於這塊土地,才開始產生了質的變化,這其中一部分也與朵米曾經養過的柯基愛犬——巧比有關。

剛搬到恆春定居,朵米認知到自己的長處是寫作與攝影,她開始記錄下周遭的生活點滴。長年在旅遊業工作的她,起初先是在民宿找了一份工作,原本只打算待個半年,卻從過客成為扎根的居民。過往書寫旅遊與風俗民情的職場經驗,加上獨特的攝影視角,讓她意外在網路上有了一批追隨的粉絲。

而在恆春這座小鎮的日常中,朵米帶著前任送給她的愛犬巧比,遠離了高雄的紛擾,一人一狗漫步在小鎮與海岸之間,試圖在異鄉的風景裡尋找內心的安放。朵米回憶那時的眼前風景——屋前一片遼闊的草原、不遠處有著湛藍的大海,以及這座小鎮不多卻溫暖的居民。每當雨日來臨,雨滴叮叮咚咚地敲打著屋簷,像是奏起一首輕快的樂曲,巧比總會靜靜地趴在窗邊,目光悠遠地望向外頭,彷彿沉浸在某個與世隔絕的永恆時刻,忘卻世俗的種種喧囂。

多年前,巧比因為年老罹癌去世,對朵米而言,巧比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回憶。「我曾帶著牠前去日本旅行,寫下了《跟你一起看風景:一人一犬的日本公路冒險》,這趟流浪的旅程,是我生命中最棒的體驗之一。」朵米看著遠處,這一瞬間彷彿回到了過往,而巧比正在她身旁興奮地繞來繞去,像是未曾離開。

迷人的風景與親切可愛的阿嬤們

說起恆春這座迷人的小鎮,除了風景之外,必不可少的,還有生活在這裡世世代代的居民們。如果要讓朵米形容起這裡的居民,她或許會說「膚色黝黑」、「太陽」、「潛水釣魚」以及「現在的事」等關鍵詞。

朵米印象最深刻的,不只是那種隨性自在、說走就走的「海上見!」邀約,或是躺在陽光下什麼都不做的歸零生活哲學,還包括當地人稱為「摸無路山」(門馬羅山)與風為伍的壯闊景色,甚至是補頂草原上搖曳的牧草與悠閒吃草的牛群。這當中,最讓她著迷的,是與當地鄰居的日常互動——吃魚。

倘若沿著恆春的海岸,一路行駛,每隔一段路便能見著一座小漁村。這裡的人們,世代以漁業維生,他們的生活就像是晴朗海面上的波浪,悠悠慢慢,人們在閒暇之餘會拿著一把塑膠椅,坐在家門口吹風看海。

有一日的早晨,朵米在村中散步,路途中見到了鄰居的阿嬤,和她們打聲招呼,想不到這些阿嬤們熱情地邀請她一起坐下來吃魚喝酒。她們像是怕自己孫女會餓壞般的不停餵食,碗中的烤魚一直沒有少過,新鮮味美的飛魚撐脹了朵米的肚皮。當時有個阿嬤盯著朵米吃的津津有味的樣子,開心地笑著說:「妳吃起來的樣子,怎麼看起來那麼好吃?」

朵米與阿嬤們共度了一個歡樂的早上,這是她在屏東與恆春才得以體會到的人情滋味,也是過往的都會生活中,難以感受到活在當下的閒適日常。

眾多選擇之中 我選擇活在當下

從旅遊到深度旅行,朵米不追求走馬看花的觀光,而是能深入體驗當地文化,體會土地溫度的生活。(圖片來源/朵米)
從旅遊到深度旅行,朵米不追求走馬看花的觀光,而是能深入體驗當地文化,體會土地溫度的生活。(圖片來源/朵米)

「生活,從來就是一種選擇。」朵米如此說道。

從 18 歲那年獨自旅居加拿大,到與愛犬巧比踏上日本公路之旅,橫跨 8,200 公里、共度 76 天的壯遊,如今,朵米已經兩度征服尼泊爾的高山攀爬。旅行對朵米而言,不僅是探索世界的方式,更是一場場關於成長的歷練。她追求的不只是走馬看花的觀光,而是能深入體驗當地文化、觸摸土地溫度的深度旅行,並在過程中享受「正在發生的每一刻」。

而這一切,都源於她最初來到恆春這座小鎮的轉捩點。「我們總是想著,等準備好了、等有空了,再去做某件事。然而,人生的機會稍縱即逝,自然與美景是流動的,如果我們總是只停留在『想』,卻不踏出『做』的那一步,可能就會錯過許多人生美好的可能性。」

在城市裡,人們總是關心「未來」,時常忽略「當下」。於是乎,生活變成了生存,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某個未來目標,很少停下來感受此時此刻。

「我還記得,十多年前,屏東還沒有如今這麼商業化,恆春的街道上沒有太多咖啡館或酒吧,但那時的民謠祭卻充滿了生命力。」朵米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樂聲在這座古老的鎮上巷弄間流淌,阿公阿嬤們拿著月琴、隨著旋律哼唱,一群人熱鬧地聚在一起,每個人都浸淫其中,彷彿所有的界線都被音樂抹去,只剩下最純粹的歡樂與共鳴。

如果當初未曾選擇來到是屏東與恆春,也許朵米將不會體驗到這獨特的「恆春式生活」——慢下來、感受當下、與這個世界真誠連結,而她也可能無法成為如今的她。

《一種叫做恆春的生活》記錄與分享朵米在南國小鎮的慢生活時光。(攝影/連國鼎)
《一種叫做恆春的生活》記錄與分享朵米在南國小鎮的慢生活時光。(攝影/連國鼎)

如今,朵米將這段旅程的點滴凝聚成文字,寫下了《一種叫做恆春的生活》。這本書不只是紀錄她的故事,更是分享——獻給所有正在尋找人生方向的人,一份來自南國小鎮的溫柔啟示。

◆延伸閱讀:在兩座島嶼間找到生命的交會 Cindy Koon:臺灣與模里西斯都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