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瑞珊,原是一名媒體人,卻選擇走上一條與新聞報導截然不同的道路——創辦書店。她並非因市場趨勢或商業計算而踏入這個領域,而是單純出於對閱讀的熱愛,以及對書店文化的嚮往。然而,獨立書店的經營並不浪漫,九年來,她燒掉千萬資金,歷經資金壓力與現實挑戰,卻從未動搖初心。
從 2016 年創立「青鳥書店」,到規劃全臺展店,她以策展視角經營書店,結合閱讀、空間美學與文化活動,讓書店不僅僅是賣書的場域,更是思想交流的據點。她的堅持與不服輸,讓青鳥在書市寒冬中依然展翅高飛,即便資金吃緊、外界質疑,她仍選擇迎難而上,嘗試各種轉型,讓書店成為城市中無法被取代的一部分。這十年間,蔡瑞珊依舊堅守書店的信念,纖細的身形之下,藏著無比堅毅的信心。
現在,蔡瑞珊幾乎每天早上 9 點踏入位於華山園區的青鳥書店,環顧這間在 2016 創立,空間 18 坪,藏書超過 4000 冊的書店,要怎麼調整書的擺設、還要進什麼類型的書?電腦上有著諸多待辦事項,她不停地捫心自問:「這一年我要辦什麼活動、餐飲要怎麼調整,才能讓書店收支平衡,不再虧損下去?」加上今年可能還要全臺展店三家的行程表,諸事千頭萬緒,每一件事她都想親力親為。
經營書店起因是一次紀錄片拍攝的起心動念。蔡瑞珊曾以媒體人身分在 2014 年參與《書店裡的影像詩》紀錄片拍攝,入圍第 49 屆金鐘獎最佳行銷獎項,之後再擔綱戲劇《巷弄裡的書店》的行銷統籌,走訪全臺獨立小書店,她因而認識許多臺灣書店老闆,也因本身喜愛閱讀,開啟了經營一家屬於自己書店的那扇窗。
選書如選夢 青鳥書店的展翅與翱翔
2015 年,蔡瑞珊負責營運由夢田投資經營、設立於松菸的「閱樂書店」。隔年秋天,她以獨立資本,在華山一棟建築的二樓創立了屬於自己的「青鳥書店」,自此展開拓展之路,從最北的基隆到最南的屏東,都能見到青鳥書店的足跡。過去十年間,她不僅籌劃 12 家書店,還嘗試結合媒體經營模式。然而,書店經營起落,分店開開關關,如今僅保留華山、北藝大、基隆太平三間分店。儘管如此,蔡瑞珊仍選擇繼續堅守青鳥書店,樂觀地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
「開書店是需要百分百投入的工作,需要時常在店內,才知道要選什麼書;需要時時看書,才知道目前的潮流趨勢,才能選出讀者期待的書。」畢竟,能圓夢是一回事,持續推動夢想的進度,那又是另一領域的進階。
書店的浪漫與溫柔背後,是獨立資本經營者蔡瑞珊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課題。「賣書的本體是賠錢的,所以要思考各種商業模式,包括尋求外部的合作。書店也像是媒體,必須讓更多人看見,也不能只是賣書,而是要結合策展,讓不同的內容在此展演。」蔡瑞珊以守護書店為核心,不斷推動轉型,也不斷鼓勵自己與青鳥書店一同進化,自許「忘我地奔跑,用轉型與有機的蛻變,讓這間難以被定義的書店,持續成為一隻不停飛翔的青鳥」。

這樣的期許,是未來的目標,也是蔡瑞珊這九年來「燒錢無數」所累積的成績,她不諱言這就是圓夢的代價,「截至 2024 年為止,書店賠了 600 多萬,再向兩家銀行貸款 800 萬。」即便辛苦,蔡瑞珊對未來還是懷抱著樂觀與理想。
「當時我對父親說要創業,父親很開心問我要做什麼?當他知道我要開書店後,很擔憂,要我再想想,擔心給我太大壓力,又不想阻止我追求理想,只能默默傳來哪家書店倒閉、哪家書店關門的新聞給我。」父親雖然持「保留」態度,但他還是帶著蔡瑞珊到銀行辦理貸款,給了她創業的第一桶金。九年下來,他仍不停的問說:「書店到底有沒有賺錢?妳有打算放棄嗎?」蔡瑞珊笑說:「他現在是默默的支持者,有時候還會請我幫他訂書。」
在現實與浪漫之間 用企劃力為書店開路
現實又殘酷的市場,在在反應出獨立書店、小型書店,或是地方型書店的營運艱辛。這十年來的體驗,蔡瑞珊感受甚深:「整體說來閱讀率大幅下降,加上多數人看書不買書、直接在書店翻閱,以及知識學習管道的改變和多元,書已經不是唯一或是絕對獲取知識的管道,三大因素深深影響這類型書店的營運。青鳥書店不盡然是獨立書店,卻是獨立資本的書店,也可以說是地方型書店(如北藝中心店、基隆太平店),大環境的不利因素,雖然影響著我們書店的營運。但青鳥書店能在艱險中持續運營,靠的也是從媒體培養出來的敏銳度和企劃力。」

蔡瑞珊認為企劃力可以反轉大家看待書店的方式。「不少買書人是因為『同情心』使然而掏錢,但我更希望大家看中的是我們選書企劃的能力,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她的心聲、也是期許,更是在青鳥書店邁向九週年後的另一層自傲:「我們有繁體書、簡體書、日文書、外文書,多元的題材讓進來書店的人,不分國籍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書。不管是把書帶回去、或是現場喝杯咖啡邊看書,讓書店成為陪伴大家的一處園地。」近來,蔡瑞珊也開始在自己的 Instagram 上拍攝短影音,希望用不同方式推廣好書。
或許,這樣深層的信念正是蔡瑞珊所追求的極致——帶著浪漫與多情的文人氣息,遊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她坦言,對於許多需要「面對面、硬碰硬」的商業經營模式來說,這條路並不好走,她卻仍無可救藥地在浪漫與任性中堅持著。
「記得開基隆太平青鳥時,有位老師憂心地問:『在人潮稀少的西岸山城,該如何吸引讀者進書店?』我笑著回應:『青鳥的寓意,正是那難以企及的幸福。我相信,熱愛閱讀的讀者,會努力追尋屬於自己的幸福。』話一說完,我自己都忍不住笑了。他們用理性憂慮,我卻用浪漫回應。」結果,老師也笑了。

浪漫,讓蔡瑞珊以唯美主義塑造每一家書店的風格;任性,則讓她在決定開書店時毫不猶豫,「即使大環境看似悲觀,但我還是要開,而且一定會開!」能堅持多年,靠的正是不服輸的信念支撐。「錢用完了,就想辦法再貸款。今年,因為我們的企劃力,有機會再合作開設三家書店,並以『青鳥 2.0』的理念,打造更成熟、更具精緻華麗感的空間。」
蔡瑞珊的青鳥書店,從一間獨立資本的書店開始,走過九年的風雨與挑戰。她不只是經營者,更像是一位書店的策展人,以閱讀為核心,打造書店與讀者之間的緊密連結。在這條艱難的路上,她從未妥協,也從未放棄,甚至選擇以更積極的姿態迎接未來,推動青鳥書店進入「2.0」時代。她分享未來想帶著青鳥前進日本,開展更多可能性。

現實或許殘酷,但蔡瑞珊始終相信,青鳥的存在能為閱讀帶來更多可能。從臺灣到日本,從書架到策展,她的步伐未曾停歇。即使市場環境嚴峻,書店經營充滿未知,她仍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讓青鳥持續飛翔。未來的路或許依舊充滿挑戰,但蔡瑞珊的故事,正如她所堅持的信念——夢想不只是擁有,而是持續追尋,讓青鳥的翅膀,展開更遼闊的天空。蔡瑞珊以柔軟與浪漫書寫青鳥的故事,內心卻藏著不容妥協的堅強、任性與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