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瑞典,腦海裡除了出現IKEA、H&M、令人稱羨的長假與津貼,你還想到什麼?

來自高雄的劉晉亨,大學念廣電系,2011年遠赴瑞典讀研究所,行前對於瑞典,也像你我般陌生,當初只想找個沒去過的冷門國家一探究竟,念完書就回台當記者,沒想到卻在瑞典一待12年。

雖然人生走向未如當初預設,但劉晉亨不僅創立臉書專頁,化身「瑞典劉先生」撰寫所見所聞,也錄製Podcast分享在地觀察,近期更出新書《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帶大眾一窺瑞典的真實面貌,拉近台灣人與瑞典的距離。

行前習慣台灣的便利生活,連荷包蛋都沒煎過的他,到瑞典第一次煮飯,都要隔海打電話找母親求救。然而當年的青澀少年,在須長時間獨處、凡事都得自己來的瑞典,轉眼間早已成為獨當一面的人,這段初出茅廬的萌芽階段,帶領他建構起自己的第二人生。

從南方島嶼來到遙遠的北方國度,劉晉亨回憶,到瑞典的最初階段像歸零,重新定義自己「到底是誰」。他像從一個習以為常的環境中被連根拔起,闖入一個各方面都與台灣相反的國度,無論是天氣、人際相處,都與台灣截然不同,好比說,在瑞典的人際交往上,「人和人之間,就是盡量不要相處。」劉晉亨打趣地說。

比如住在公寓裡的瑞典人出家門前,習慣透過門上的貓眼確認外面沒有鄰居才出門,主因並非外界所想的社交恐懼,而是出於善意,「要留給別人空間和尊重。」

因爲見面光閒聊、打招呼,恐怕耽誤到趕著出門的人,特別當地天氣常處於天寒地凍,出門光要戴手套、帽子、雪鞋等,得歷經多道手續,遇見鄰居免不了寒暄,容易打斷別人思緒,造成他人麻煩。

這份體恤他人的想法,劉晉亨也在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瑞典小孩如果到同學家玩,到了晚餐時間,同學父母不會邀約共進晚餐,而會讓小孩待在房內,等他們全家人吃完飯再繼續玩。

他指出,這是因為瑞典講究公平和「詹代法則(Law of Jante)」精神,也就是「人人平等,沒有人比其他人更好、更優秀」,因此若擅自作主,「幫忙」餵飽別人家的小孩,像認為自己更有能力,也容易讓對方家長產生欠一頓餐、須回請的壓力,此時的好意,可能只是徒增他人困擾。

瑞典一年有好幾個月處於嚴寒狀態。(劉晉亨提供)

瑞典社交秘訣 察言觀色不說破

不愛打擾、麻煩他人,帶來的另一層面是瑞典人委婉、不說破的溝通方式,所以無論交友或是職場生活,都要懂得察言觀色,並了解對方的言外之意。

劉晉亨指出,要瑞典人當面拒絕、直接說不,會很不自在,因此邀約時,瑞典人若沒有明確回應,就表示拒絕。他舉例,有個美國同事邀一位瑞典客戶參加活動,對方答覆「我應該會去」,美國同事便以為對方答應,替他註冊活動,但當對方收到活動通知大感疑惑,最後才得知,瑞典客戶說的「應該會去」,就如同台灣人說的「再看看」,只是一種不失禮貌的回絕。

另外,在華人社會裡,吃完飯搶著買單的景況,不會在瑞典出現,與人吃飯,都當場結清。由於手機支付很普及,多數人使用App轉帳,這時候若有人忘了付錢,要瑞典人提醒對方,簡直太難以啟齒,劉晉亨說,這時他們就會用App傳送「對方還在等你的325元」系統通知,如此看來,就像是系統在通知對方,而非自己出言提醒。

然而瑞典人不愛欠錢、欠人情,除了因為公平原則,也出於不想被當弱者的心態。擺在兩性議題上,更顯分明。

瑞典女權運動起步得早,是世界上兩性最平等的國家之一,講究兩性平起平坐,台灣常討論AA制的議題,在瑞典自然不構成問題。劉晉亨表示,通常雙方第一次約會,一律各付各的,沒人期待被請客,「特別是已踏入職場的女性,在他們看來,被請客的人,會居於弱勢地位。」

他觀察到,瑞典實踐的是「將性別因素完全拿掉」的平等,因此幫女性開門、拉椅子、優先讓女性步出電梯等,這些在其他文化裡,會被視為禮遇女性的紳士行為,反而容易冒犯到瑞典女性,因為這些行為,像在表達「我在體諒你」,而隨意讚美女性,也很容易被視為在「吃豆腐」。

在如此重視性別平等、政治正確的國家,謹言慎行是王道,但也被質疑是否矯枉過正。劉晉亨提到,如今在瑞典,白人異性戀中年男子宛如背負原罪,稍不留心恐被口誅筆伐,也有女同事開玩笑地抱怨,「現在政治正確到太過頭,我精心打扮出去,都沒有人稱讚我好漂亮了,因為如果說了,就會冒犯到我」。

在瑞典生活要懂得和自己相處。(劉晉亨提供)

瑞典人務實不搞浪漫 愛情是細水長流

在瑞典生活多年,對於各種情況,劉晉亨早有一套心法,「在瑞典很多時候就是不要強迫,要走一個很自然的路線。」他形容,瑞典人常以優雅不失風度方式,對他人「被動式攻擊」(passive aggressive),不願撕破臉、當面硬碰硬,也不能太張揚、過於積極的表現,放在工作上就容易產生拖延。

他表示,瑞典人吃軟不吃硬,「你越跟他硬,他越會用更軟的軟釘子給你碰。」因此面對拖延,他會打苦情牌因應,例如向對方強調,「若趕不上進度,那我們為了這專案忙了這麼久,會很可惜」,或在一開始告知交件時間時,就將日期提前,留給對方拖延的空間。

歷經瑞典文化多年薰陶,劉晉亨也早有了體恤他人的善意。他認為,瑞典人將家庭視為優先,且不崇尚保母文化,育兒不假手他人,也沒有長輩後援,「父母普遍認為,把你照顧到18歲責任已盡」,不願再協助照顧孫兒,因此對有家庭的瑞典人來說,無論是孩子生病或育兒會出現的各式突發狀況,都很可能耽誤到工作,這也是情有可原。

劉晉亨分享在瑞典的第一手觀察。(莎賓娜攝)

另外,如果臨時邀約瑞典人見面,很容易吃上閉門羹,劉晉亨指出,瑞典人凡事喜歡計畫,特別的是,通常用週數計算,例如1月1日算今年的第一週,當雙方計畫見面時間時,會說「那我們要不要第38週來見面?」,大家喜歡提前計畫,把生活安排妥當,「沒有人會跟你說『明天要不要出來?』,因為通常『明天每一個人都會沒空』。」

劉晉亨笑說,瑞典人愛計畫的程度,甚至到了「我們會專門開一個會,來計畫接下來什麼時候要開會」,他曾經到老闆家作客,看到廚房上的月曆,早已清楚寫好,每天晚餐要吃什麼,也能以此來採購食材,「清清楚楚、不多不少不浪費」,這也是為何不能到別人家吃晚飯,「因為臨時多出一個小孩吃飯,等於吃掉了我小孩的一餐。」劉晉亨分析。

這樣實事求是、務實的精神,也造就瑞典人偏好簡單、品質好的商品。曾任行銷公關的劉晉亨觀察,在品牌行銷方面,瑞典沒有五花八門的行銷手法,或天花亂墜的行銷話術,特別是政府法規嚴格保障消費者權益,也讓商家更注重品質,而非外在包裝。

這觀念放到戀愛關係也一樣,劉晉亨分享有人形容,瑞典人不像義大利人,會對你談情說愛、寫情詩,但睡一覺隔天起床,連你名字都不記得就走人;相反的,瑞典人帶來的,會是一段細水長流的感情,比方說,默默記下很多關於你的小事,但不刻意表達出來。

「瑞典人不會幫你開車門、提包包,且當你說『我不餓』,他就覺得你真的不餓,不會再問你,或說怎麼不多吃一點。」但另一方面,瑞典人也會期待另一半是個獨立的人,家務也絕對是共同分擔。

劉晉亨指出,瑞典多數是雙薪家庭,從小就是父母輪流接送、煮飯,沒有任何一方被期待擔負更多責任,雙方彼此照應,共同承擔家庭職責,在如此環境耳濡目染之下,長大後很自然就具備平權意識。

他提到,有次瑞典王子,要到公司與創辦人開會,但當天早上創辦人因孩子生病,須留守在家,就臨時取消與王子的會議,王子非但沒生氣,也很能體諒,因為也有家庭的王子,自然能理解此情況。

劉晉亨曾接待瑞典王儲維多莉亞公主。(劉晉亨提供)

在瑞典生存 懂得將心比心

在瑞典職場闖蕩多年,劉晉亨觀察,台灣人在職場上的優勢,是刻苦耐勞、身段柔軟靈活,「也許是源於台灣的國際處境,加上瑞典人不須經歷我們從小就有的升學壓力,對瑞典人來說,會覺得為何要承受、犧牲,但對台灣人而言,會認為『吃苦當吃補』、『逆來順受』,吃一點虧沒關係,願意為了把事情做好而努力。」

他不時聽到瑞典人說,「這件事已經超越了他們付給我錢的極限,所以我為什麼要做?」,因此多數人認為台灣人很好相處,但也有瑞典人提醒他,「當好人的話,永遠都走不遠,大家不會因為你人好而尊敬;大家會因為你敢說不,而尊敬你」,所以這也是一體兩面,劉晉亨說。

劉晉亨在訪談與書中都強調,「事情往往是一體兩面,看你要拿什麼來換」,就像台灣的便利是建立在勞工的犧牲,瑞典的齊頭式教育,近年來也引發競爭力不足的討論,因此他撰文最終目的,並非要讚揚或講瑞典的壞話,而要讓大家了解,背後的運作與歷史文化演變,如何形塑出瑞典今日的模樣,「台灣在羨慕這件事時,其實要去了解背後的運作,再去決定你要不要羨慕。」

他直言,很多國家都嘗試複製瑞典模式,但沒有一個國家成功,「因為這條路,就只有瑞典可以走得了。」他認為,台灣有自己的特質,可以微調、讓它更好,而非照抄作業。瑞典可供台灣參考之處,不在於它的經濟或施政,而是它針對人性設想的地方。

劉晉亨在著作《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劉先生的十二年瑞典駐地觀察與剛剛好文化剖析》中,帶讀者深入探究瑞典文化、職場等面貌。(莎賓娜攝)

最後聊到瑞典帶給他最大的改變為何?劉晉亨說是「將心比心」。也許是年輕氣盛,曾經他也是性格帶點銳氣的人,然而隨著閱歷及瑞典經驗,讓他學會設身處地,爲他人著想。他直言,生活在社會民主主義國家,若沒有「將心比心」的想法,會活得很辛苦。

比如瑞典的高福利,背後是要繳高額的稅,但像480天帶薪育嬰假或是領原薪八成的失業補助等福利,你不一定能享受到,但税也繳得一樣多,只能用「將心比心」的想法來看,「搞不好哪一天,我也會需要。」

近期劉晉亨回台短居,原以為他早習慣瑞典生活與工作的平衡與慢步調,會不適應台灣的工作節奏,但他倒顯得自在;回首12年瑞典歲月的挫折與痛苦,聊來也已是雲淡風輕。

無論是漫遊在炎熱島嶼與寒冷北國之間,或是人與人冷熱之間的相處溫差,劉晉亨不慍不火,正體現了瑞典不多不少「剛剛好就是最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