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其一生,魏海敏與京劇已經緊緊連繫在一起。從11歲進入劇校開始,在舞台上演活無數個古今中外的角色,她不斷突破戲曲演員的侷限,從傳統的此端,朝向創新的彼端游移。

有「京劇百變女王」之稱的魏海敏,是舞台上粉墨登場、扮相姿態萬千的傳奇女伶,也是致力於京劇藝術傳承推廣與創新的靈魂人物。或許是因為一輩子都活在戲裡,身為一代青衣及花旦的她,在受訪時的一顰一笑、肢體身段都很有戲,尤其是那修長而白皙的手指,擺動時的畫面,美得宛如蘭花飛舞。

我好奇問她,不演戲的時候都在做些什麼?她給了我這樣的答案:「其實平常的時候也在想戲,戲劇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載體,我要更精進,演好我的角色,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台上台下都是戲,若是說魏海敏是嫁給京劇的女人,一點也不為過。

與家庭緣淺 進小海光持續練功

說到家庭背景,魏海敏感觸良多,她說自己和家庭的緣分其實很淺,爸爸因為工作的緣故,長期住在公司宿舍,她則跟兩個姊姊另外租房子住,而從她懂事開始,對於媽媽這個人物是沒有概念的,沒有人告訴過她媽媽去了哪裡。

7歲時的魏海敏,英姿颯爽。(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

直到魏海敏16歲,爸爸過世後的第二年,姊姊突然跟她說有個阿姨想要跟她見面,「我單獨跟對方吃飯,還看了場電影,最後要說再見時,她才告訴我她是我的媽媽。」她幽幽地說,「如果拍成電視劇的話,應該是很晴天霹靂吧,但我還記得我當時的反應非常平靜。」

母女兩人一直到多年之後,才有機會再續前緣,「因為媽媽已經另組家庭,我們也沒有什麼來往,後來是因為她的先生過世,我想說媽媽年紀也大了,接她回來和我一起住,慢慢從相處中才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人。」魏海敏感性地說:「在我有生之年還能照顧到媽媽,我已經很感恩了。」

而魏海敏與京劇的緣分,始於某次爸爸看到海光劇藝實驗學校「小海光」招生的廣告,問她想不想去報考,「我當時什麼都不懂,但因為不喜歡念書,馬上點頭說好,沒想到那是很不一樣的世界。」

魏海敏(前排右一)11歲時進入海光劇校就讀。(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

劇校裡的日子,每天都被練功跟學習排得滿滿的,根本就沒有時間玩樂,生活的重心就是「唱念做打」(京劇表演的4項基本功),進劇校7年,幾乎沒有間斷。

「沒有小海光就沒有現在的我,這是我一生很重要的階段。京劇演員需要的是全面的開發,聲音、肢體動作、背劇本,還有怎麼在舞台上表現,那種意志力的養成,需要嚴苛的訓練,才能面對以後演出時的各種挑戰。」

她說自己擁有個頭、扮相、嗓音等各種京劇演員的優質條件,是祖師爺賞飯吃,「我其實演生旦淨丑都是OK的,只是在分科決定自己未來的行當時,本來覺得自己是男孩子性格,想要走老生行當,但老師覺得我適合唱青衣,極力勸說。」也幸好是老師的慧眼識英雌,魏海敏從此成為舞台上難以取代的主角。

角色不設限 挑戰從傳統到創新

為了在舞台上的表現淋漓盡致,魏海敏一直在尋求突破,一路以來,詮釋過的經典角色不計其數,像是《金鎖記》中性格扭曲卻令人同情的曹七巧、《穆桂英掛帥》中英氣豪情的穆桂英,甚至在《歐蘭朵》中飾演歐蘭朵這個既是古代奇男子,又是現代獨立女性的奇異角色,讓人佩服她演什麼像什麼的百變功力。

魏海敏在《慾望城國》中飾演敖叔征夫人,性格狂顛,有別於傳統青衣的婉約含蓄。(郭政彰攝/當代傳奇劇場提供)

尤其是與當代傳奇劇場的合作,在以莎士比亞《馬克白》改編的《慾望城國》中飾演敖叔征夫人(即原著角色中的馬克白夫人),跳脫傳統表演的手法,從中西不同的角度切入,走一條創新的路,帶給她莫大的震撼。

「我以往都是演中國傳統女性三從四德的角色,這是我很不一樣的嘗試,這種劃時代的實驗演出,在當時雖然受到不少好評,但負面的評價也很多,我後來選擇不去在意批判,繼續跟他們合作,反而有了另外一個平台,可以大膽發揮創意跟想像。」

對於這些角色,魏海敏認為每個階段的心境都不同,在哪個時候與什麼樣的角色相遇,都會出現不一樣的火花,「戲曲跟我的人生過程似乎是緊密結合的,在不同階段所接觸的角色,好像也是命定的,我從戲的角色之中獲得什麼,怎麼突破你的表演,加強你對角色的認識,才比較重要。」

成梅派弟子 致力推廣京劇藝術

魏海敏成為中國京劇大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的首位入室弟子,讓許多業界人士跌破眼鏡,「當時我在菊壇已經有一點小小成就,因此我到北京拜梅葆玖為師,很多人都嚇了一大跳。其實我在1982年與梅老師在香港見面請益之後就萌生拜師的念頭,但當時兩岸隔絕,一直到開放後1991年才得償宿願。」

魏海敏(右)與恩師梅葆玖於北京的梅蘭芳紀念館合影。(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提供)

原本她的底子就夠深厚,再加上得到梅葆玖的指點,彷彿打通任督二脈的武林高手,表演能量更加豐厚。1996年,魏海敏以《貴妃醉酒》和《宇宙鋒》得到大陸戲劇藝人最高榮譽「梅花獎」,事業攀上顛峰。

「梅蘭芳大師最不簡單的地方,在於他以男兒身塑造古典優雅的女性形象,創造出來的角色非仙即后,境界非常高。我從一開始的模仿,到拜師後慢慢揣摩內化,最後才能精準把角色的精髓傳遞出來。」

她所策畫、製作的梅派京劇專場《在梅邊之緣》,正是向梅派致敬的代表之作,以《洛神》、《霸王別姬》、《捧印》3齣梅派京劇為主軸,再搭配張逸軍的舞蹈、采風樂坊的演奏、台北曲藝團的評書等表演,讓觀者從多元的表演形式,逐步進入梅派京劇藝術之中。

魏海敏融會自己數十年的表演經驗,推出線上課程。(涂豫新攝)

而最近,魏海敏又有了新的創舉,與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共同推出「魏海敏・王安祈追京劇|豐富生命感受的戲曲表演與創作」的線上課程,被問到為什麼會有如此的計畫?她笑著回答:「之前一直忙著演出,卻在疫情期間停下來了,讓我思考,若是一個演員不表演,還有什麼發光點?」

加上她自己也想把自己所學、所想、所記得的,趁自己還能夠做,盡量記錄下來,也因為網路世界無遠弗屆,只要在線上訂閱,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讓京劇的美傳播出去、傳承下去。

「戲曲不只是娛樂,還代表一種文化,包括文學、音樂、舞蹈、色彩等等,底蘊很深,我真的很希望能夠藉由這個線上課程,讓不看戲的人也能產生興趣,發現戲曲原來其實離我們的生活這麼近。」

場地提供:順順攝影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