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當媒體主管時,記者常問的一句話是:「沛吟姐,當記者一定要會喝酒嗎?」轉任公關後,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沛吟姐,你當過記者一定很會喝酒吧!」似乎我的職業、我的這張臉,已經和很會喝酒畫上等號。

如果你問我,「喝酒曾經為你的職場加分過嗎?」答案也很肯定,的確讓我在某些情況下無往不利。

過去跑社會線時,到各警局去換名片,碰巧遇到對電視台很有成見的小隊長,他憤怒之餘,把我的名片丟在地上。初來乍到的小記者,面對不禮貌的待遇,不知哪來的勇敢,竟然拿起名片說:「我不知道過去造成那些不愉快,但我保證我在的一天,絕對會做到平衡報導,你願不願意給我一個機會。」

我就這樣單槍匹馬跟整個小隊(四個人)去海產店,玻璃啤酒瓶一人一瓶,喝到開心散場,誤會也都解開了,從此我跟轄區員警成了好朋友,新聞獨家一條接一條,至今交情仍在。

酒桌文化的確是個有趣的生態,好像餐桌上喝點酒,氣氛對了,說什麼話都投機。但過來人的真心話,「要不要喝酒自己決定,而且是出社會就決定了,不喝、就一次都不能開先例,開了先例後患無窮。」如果你跟我一樣,懵懵懂懂開了先例,把酒言歡後,要學會如何在酒桌上全身而退。

有些人認為,餐桌上有點酒,能讓互動更熱絡。(圖片來源:xframe)

酒桌文化生存術第一招

掂量自己是不是酒國英雄

曾認真請教醫生,「酒量好壞真的可以練嗎?」答案有點令人失望,酒量與基因有關,也跟身體代謝狀況有更直接影響。不要把練酒量當藉口,天天喝。掂量自己的酒量,提醒自己千萬不要過度飲酒,能適時踩煞車退場是上上策,畢竟酒後失態太得不償失。

比如,我對自己的酒量,就很認真評估過,啤酒600ml頂多5-7瓶;威士忌2/3瓶;紅酒 1 瓶是極限值,依照當天身體狀況不同,做為離開的指標。

酒桌文化生存術第二招

你可以來追我,但我拒絕追酒

談追酒前,先跟分享攸關酒量的「解酒酵素」,這與每個人身體的酵素靈敏度有關;簡單說,如果體內「解酒酵素」好,比較不容易醉,也被認為酒量比較好。但若單次的飲酒的量過多,也會不利酵素分解,慢慢喝,邊吃邊喝比較容易代謝乙醇。

因此,千萬不要耳根子太軟,飯桌上,面子擺一邊,有人嗆聲就當作耳邊風,自我調侃「拍謝!我實在很遜,饒了我吧!」記得,飯桌上關於喝酒,要學會四兩撥千金,畢竟,豪氣追酒一杯接一杯乾,只是酒借喉嚨過,沒啥意義。

酒桌文化生存術第三招

千萬別混酒,單純就好

知道為何喝酒容易醉嗎?當單喝一種酒,慢慢喝慢慢吃,多為微醺,會醉通常是喝的種類多,不知不覺就喝開了。比如喝威士忌,喝到酒酣耳熱之際,想來幾杯冰冰涼涼的啤酒或氣泡酒,但喝完,大概就會醉倒了。

過去有個應酬飯局,酒量超好的副理興致一來,桌上的酒來者不拒,先喝紅酒、威士忌,後來又喝了新品啤酒嚐鮮,看到粉紅氣泡酒再乾一杯,結果就失態醉倒,還狂吐滿地,最後他反請一頓表達歉意,真的得不償失。

遇到不得不乾杯的時刻,還是有策略可以因應。(圖片來源:xframe)

酒桌文化生存術第四招

多喝水、沒事

應酬的酒類幾乎都有稀釋方法,威士忌和高粱加水,啤酒加冰塊,順帶一提有趣的現象,過去曾觀察,政治人物偏愛紅酒;警政高層以威士忌或白酒為主。

記得有回警政尾牙飯局,攝影陪我逐桌敬酒,原來他把烏龍茶調成跟威士忌一樣的顏色,巧妙「狸貓換太子」,讓我一路打通關到最後,清醒回家,只能說有神隊友,實在太幸福了。

酒桌文化生存術第五招

裝醉、閃人

裝醉這件事情,戲劇中例子不少,《流金歲月》主角之一楊柯,是公司的業務高級主管,為了談業務飯局不少,有回他帶女同事談合作,一路幫忙擋酒,眼看合作談成,立馬裝醉結束飯局。

裝醉這檔事,女性朋友相對吃香,不勝酒立先行告退,我們下次再聚,記得要安排接送,安全回家喔!

小酌怡情,但酒喝多了畢竟傷身,別以為豪飲就能博感情。(侯沛吟提供)

還是要提醒,喝酒傷身,應酬得看個人的體質和能力,也曾請教過營養師,如果喝得太多很不舒服可以催吐嗎?「千萬不要催吐,因為容易食道灼傷,也可能造成胃食道逆流。」喝水,是最佳的解酒劑。

面對酒桌文化的生存術,還是那句話,酒能少喝就少喝,仍有很多媒體人和公關,從來不喝酒,靠喝茶把人脈一樣經營得很好!記得喝酒不開車,「酒喝了,平安回家最好。」

《人物誌》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

了解更多【侯沛吟-公關直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