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美國五大電影公司:迪士尼、華納兄弟、派拉蒙、索尼、環球,五大影業可說是主導著全球主流電影圈,以天價製作費、宣傳費,打造出一部部驚人票房的話題電影。然而,在生產出眾多現象級大片的同時,拍攝電影所製造的碳排放、環境汙染,甚至是電影內容對於觀眾的影響,往往都不為影迷所重視,面對環團的大力抨擊,電影界的意見領袖們,又該是如何回應?
2007 年,前美國副總統 Al Gore 主演的《不願面對的真相》,該紀錄片中 Gore 以簡報的形式,援引自己的研究,並以數據來支持全球暖化是人為所致,深入淺出的電影內容,使其獲得各界人士的盛讚,並罕見地以紀錄片的形式,全球一共收獲 2,415 萬美元的票房,奪得奧斯卡獎最佳紀錄片。正在此時,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將有害我們的地球,成為了地球人民的常識。
從大銀幕到串流平台,共同追求「淨零排放」
但凡提到「全球暖化」,2004 年上映的《明天過後》必然是屬於全民的共同記憶,將地球暖化與氣候危機作連結,透過氣勢磅礡的特效、驚險刺激的劇情,讓許多單純來觀看特效片的觀眾,因此認識了現今地球的最大危機。作為電影宣傳手段,據報導指出電影團隊參與了「碳中和」的計畫,任何與電影製作有關的碳排放,計算之後再透過其他手段來抵銷其排放,如種植樹木與利用綠能源。
以租借 DVD 起家的 Netflix,如今已成為最多人使用的影音串流平台,按下撥放鍵,電影便透過網路傳遞至家用設備,但其中每個環節,伴隨的都是大量的耗電。在此同時,Netflix 於 2021 年的碳足跡為 150 萬公噸,超過半數來自影視節目的製作,其餘則來自企業營運的必要開銷,因此 Netflix 制定了一系列有關「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措施,簡單來說就是減少內部碳排、保留既有儲存能力(雨林保護)、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生態系統再生)。〈延伸閱讀:從《血色海灣》到《海洋陰謀》,以紀錄片揭露關於海洋的殘酷現實〉
重新審視影業製作,追求綠能電影的無限可能!
以《奧本海默》、《星際效應》成為現今熱度最高的電影導演 ── 克里斯多福諾蘭,講究「真實感」所以強調實景實拍的風格,成功贏得了各界的肯定;對於實景的追求,飛遍全球對於劇組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根據統計《全面啟動》拍攝過程的搭機移動,便排放了將近 4.8 公噸的二氧化碳,其中還不包含實物爆破、場景搭建及其他拍片過程的碳排放,仔細一看是相當驚人。〈延伸閱讀:3 部吉卜力動畫隱含的環保哲學:感恩自然的饋贈,遏制欲望讓萬物永續發展〉
在此同時,亦有不少電影工作者在減碳之路上默默努力著。運用綠能在電影製作已非新鮮事,以電動車作為運輸交通、可重複使用的材料取代原本材料,或是藉由電影的內容,默默地推廣新能源的運用,例如《復仇者聯盟系列》、《007 系列》逐漸以電動車取代傳統油車,長篇大論的說教永遠無法達到它所追求的效果,倒不如以「建立新文化」的方式,重新塑造新世代觀眾對於環保的想像,並找出在努力達成淨零排放的同時,亦能追求穩健收入的可能性。〈延伸閱讀:3 部美國動畫電影看環保議題,窺探弦外之音的真實殘酷〉
人類將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之中,也正是在以氣候作為賭注,進行一場絕對無法勝利的賭局;當輸掉一切之後,人類的結局便是迎來長達數萬年的混沌。
主圖來源:《不願面對的真相》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