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生子,與另一半共組家庭,是人類世世代代的傳承與繁衍;孕育新生命,帶著子女長大成人,是家庭建構過程中,十分稀鬆平常的事,然而對某些人來說,想要一個孩子卻是困難重重。

於是,生殖醫學的介入,讓這些夫妻有了成為父母的機會,運用人為的方式,當起「送子鳥」,完成他們生兒育女的心願。其中,又以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最為常見,而兩者的原理、機制是如何,又分別適合哪些人呢?就由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來為大家解答!

淺談不孕症

賴宗炫主任解釋,一般來說,夫妻雙方若一年內沒避孕,且有規律的性生活,期間沒有順利受孕者,則稱之為不孕症。根據 WHO 的說法,不孕症發生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是第三名的疾病。不孕症被視為潛在的健康危害風險,屬於一種生殖系統疾病,無論男女皆可能發生。

女性不孕症因素

圖片來源:Photo ac
圖片來源:Photo ac

女性最常見的因素是卵巢排卵功能異常(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卵巢早衰、曾動過手術、做過化療等等),以及荷爾蒙失調。另外像輸卵管發炎、阻塞,或者曾患有婦科疾病:肌瘤、瘜肉、肌腺症、子宮先天發育不良,甚至像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問題,都會造成女性不孕症。〈延伸閱讀:「高齡產子」還有更多可能性? 醫師建議:除自然產外,預先凍卵了解相關配套,提升受孕機率〉

男性不孕症因素

圖片來源:Photo ac
圖片來源:Photo ac

當精子品質不佳,數量太少、型態不好、活動力太低皆易影響卵子受精,近期亦有報告指出曾確診 Covid-19 者,睪丸造精功能可能受損,罹患寡精症、無精症的機率較高。此外,睪丸可能因先天或染色體異常、慢性疾病、腫瘤、藥物等導致造精障礙,或是精子運輸系統異常、性功能障礙(陽痿、早洩、尿道下裂等等)影響。

當然,有時候可能因為環境、壓力等不明因素,或是夫妻雙方綜合的混合原因,讓成功懷孕備顯困難。賴宗炫主任指出,女性隨著年齡增長,受孕率會逐年下降,特別是年齡超過 35 歲,建議夫妻雙方有相關問題應一同接受檢查、積極面對。

人工授精 VS. 試管嬰兒

圖片來源:Photo ac
圖片來源:Photo ac

那麼,大家常聽見的人工授精、試管嬰兒又有什麼差異呢?應該從何參考、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呢?賴宗炫主任表示,當有不孕症疑慮,醫療端會先做一套完整的評估,參考病史、細部身體檢查,以及確認排卵和精子活動力等等,而兩項人工生殖介紹如下:

人工授精

簡單來說,人工授精(IUI)就是在協助「體內授精」。賴宗炫主任說明,事先會以藥物刺激排卵並同步監控,待卵泡成熟後再打破卵針,36 小時後進行人工授精,且加強精蟲活力並濃縮,透過子宮頸注射至子宮內,兩周後即可驗孕,一次人工授精平均成功率約15%,如果連續三個月做,通常有30-40% 左右的累積成功率,比一次行房(5%)高出三倍。

至於失敗的原因,有可能是體質關係、排卵效果不佳、子宮內膜薄、胚胎數量少、著床時間點不好等生理問題。

試管嬰兒

圖片來源:Photo ac
圖片來源:Photo ac

相較於人工授精,試管嬰兒(IVF)顯得較複雜,是採用「體外授精」的方式。基本療程為夫妻雙方術前檢查,監測卵泡、取卵、取精,然後再進行體外授精、胚胎移植與驗孕;賴宗炫醫師指出,女性 35 歲前成功機率高達 50%,接著會逐年下降,38 至 40 歲降為 35%,40歲以後降為25%,建議 35 歲以上有求子需求,可直接考慮試管。〈延伸閱讀:首次試管嬰兒失敗,就要放棄了嗎?專業醫師曝關鍵點,未來成功機率不算低!〉

而好不容易植入成功,夫妻都會非常小心翼翼、斤斤計較,深怕一個不注意就有風險。賴宗炫主任說明,許多人會覺得躺著比較安全,但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迷思,先不考慮子宮前傾、後傾問題,曾有研究指出讓子宮維持水平(如站立、坐姿的狀態),保有正常的活動作息、盡早下床走動,反而是較安全的。

圖片來源:Photo ac
圖片來源:Photo ac

那麼,試管嬰兒植入後失敗症狀又有哪些呢?賴宗炫醫師表示,通常都是女性的生理期來臨,或者 10-14 天後抽血驗孕沒有成功,而過程中如果有疑慮,也可經醫師評估,適時補充黃體素安胎。〈延伸閱讀:Mother to be:台劇《未來媽媽》道出真實人生的為難,婚不婚?生不生?孕不孕?〉

有人說,孩子是夫妻兩人愛情的結晶,生育是一件很美妙也很辛苦的事。對於求子心切的夫妻來說,通常很容易感到不安,賴宗炫主任也提醒,無法放鬆對於效果、胚胎著床皆有所影響,更不建議服用抗焦慮藥物,應盡量平常心,別給自己太大壓力,跟著醫囑按表操課才是。

主圖來源:賴宗炫醫師 提供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