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發行的日本劇情片《親愛的外人》,由《少女》導演三島有紀子執導,改編日本暢銷作家重松清同名原著小說,並由淺野忠信、田中麗奈、南沙良演出緊張的重組家庭困境。

電影中,由在好萊塢大放光彩的淺野忠信負責飾演主角田中信,本來與再娶妻子及兩位養女本過著相安無事、看似和平的家庭生活,卻因為妻子的再次懷孕,掀起了一場令信頭痛至極的家庭革命。

《親愛的外人》藉由探討再生家庭的艱辛局面,重新定義「家」的意涵,演員與劇本的出色表現,使其奪得蒙特婁影展的評審團特別大獎。

從《古書堂事件手帖》、《裁縫師的美麗人生》,到《慾火烈愛》、《少女》,三島有紀子擔任過導演的電影風格各自大有不同,但對於電影中過於複雜的人物關係,導演總有一套屬於她自己的說故事方式。在這離婚率節節高升的現代,導演又該如何運用鏡頭,刻劃這個格外殘酷,卻又過於真實與日常的家庭悲歌?

同住的女兒們,不是我親生的;我親生的女兒,卻成了別人的女兒

圖片來源:《親愛的外人》劇照
圖片來源:《親愛的外人》劇照

遇見奈苗與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女兒前,信曾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在婚姻關係中有著歧見與衝突的兩人,離婚後女兒沙織選擇與前妻一同生活;渴望擁有健全家庭的奈苗,卻結識了酗酒、好賭,且一言不合便毆打母女的澤田,因為家暴的理由選擇離婚的奈苗,成為了獨自扶養兩個女兒的單親媽媽。同為天涯淪落人的信與奈苗,有著相近的價值觀與性格,毅然決然選擇再婚的兩人,看似正要展開美滿幸福的生活,卻沒想到再創家庭的煩惱也正接踵而至。〈延伸閱讀:年度催淚國片《親愛的房客》:「一樣是全心全意地去愛,需要分正常和不正常嗎?」〉

「再生家庭」是相對於原生家庭的名詞,意指成年之後所組建的新家庭,在原生家庭我們學習建立我們的價值觀,而再生家庭,則開始去學習接納他人的價值觀。對於婚姻,有人認為婚姻是單方犧牲一場苦修,也有人認為婚姻是兩人在磨合中尋求互利的結果,而像電影中的再生家庭,婚姻不只是兩人相愛的結果,對於非親身骨肉所缺乏的認同、歸屬感,才正是真正難題。

「爸爸就是爸爸,沒有分以前或現在。」無法認同新父親的小薰,成為了令信崩潰的最後一根稻草。

感受對方的需求、正視對方的疑惑,愛不是一股腦地付出

圖片來源:《親愛的外人》劇照
圖片來源:《親愛的外人》劇照

經歷初潮、逐漸成為小大人的小薰,知悉親生母親懷上了繼父的骨肉,認知到繼父將與母親生下在這段新關係中,真正屬於兩人的孩子,曾有過一次失去的她,意識到自己將會成為家中的外人,對於親生父親產生了嚮往。當信為了再生家庭付出所有時,卻再三地受到女兒的排斥、挑戰,原本只是言語上的衝突,竟演變成肢體上的衝動,夫親兩人與大女兒的關係,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緊張。〈延伸閱讀:《過時‧過節》:以傷痛描繪壓抑的中式家庭關係,重新反思衝突後的悔恨與原諒〉

面對不屬於自己的親身骨肉,信已竭盡所能地付出自己的愛,但是否真正在意到對方無法直接表達的「感受」,一直是被他所遺忘的相處細節。小薰對於親生父親的嚮往,其實只是藉此表現出對新父親的排斥,但這份排斥源自於是害怕再次成為外人的焦慮;總想要透過隱瞞來粉飾太平的信與奈苗,到電影的尾聲決定將兩人相識的過程,全盤告訴予兩位女兒。〈延伸閱讀:獨立=安全感缺乏?從家庭教育的因素探討,勇敢去認識那些隱藏已久的情緒〉

《親愛的外人》以再生家庭經歷的緊張局面,道出生活中不被輕易察覺的感受,所謂的愛不是一股腦地付出,感受對方的需求、正視對方的疑惑,更是電影所告訴我們的事。

主圖來源:《親愛的外人》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