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媽媽以後才知道」,這句話背後可能接上某個情境、某個事件、某個轉折,但無論是哪種型態,勢必皆與辛苦、忙碌、困難等形容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恰逢五月份剛結束,女子學團隊延伸母親角色議題,邀請專攻婦女身心醫學的捷思身心醫學診所院長李旻珊,和我們探討關於此身分的詮釋,由內而外一一解析無私下的真實樣貌,不管對應自己的媽媽,甚至本身就是媽媽,或許可從不一樣的角度,重新看待定義。
比男性更壓縮的三明治:天生背負的壓力
在以儒家文化、思想為大宗的華人社會,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女性背負著許多枷鎖。李旻珊醫師舉例,即便傳統上講「男主外、女主內」,但這個世代的要求除了希望女性照顧好家庭、負責教養責任,同時又要她們獨立自主、外出工作幫忙分攤家計,倘若上面又有長輩,便形成上對老、下對小的壓力,使女性被賦予的責任,比男性高上許多。
就像大家常說的「三明治世代」,女性的角色又顯得更緊張、更壓縮。另一方面,若女性較特立獨行、想活出自我、勇敢表現自己時,還是會有很多來自上一代的聲音給予批評,似乎沒有走上大眾所期待的那條路,就勢必得承受那些無止盡的負評浪潮,壓力也很難有釋放的一天。〈延伸閱讀:拒絕天天活在標準裡,作家葉揚寫下那些勵志「好媽媽文章」未曾提及的心事:「我就是愛得俗氣且全面的女人」〉
「好」的意義百百種,付出前先核對避免受傷
然而,正因為這些外在的期待,使不少媽媽在無形中困在「好」的框架裡面。我是不是一個好媽媽、好妻子、好媳婦......擔心這樣做不好、那樣做不對,時間久了不僅勞神傷心,也可能影響與家人間的關係。
「因此,我會建議要多溝通,核對家人的需求。」李旻珊醫師指出,以母愛而言,本來就是一個無私的身分,建議女性們當有類似想法出現時,不妨先問問自己:「什麼叫做好?」如果要相比,可能永遠都比不完,自己認定的好多半也與其他人不一樣。
另外,李旻珊醫師也分享英國心理學家 Winnicott 提出的 Good enough mother(夠好的媽媽)理論,沒有人能一直保持 100 分,要求完美主義不僅會減少進步的空間,對關係越想掌控,便越容易適得其反。〈延伸閱讀:「所有煩心事都忘了吧!回來了就好好休息。」《有母親等待的故鄉》修補自身脆弱的鄉愁之旅〉
當一個陪伴的傾聽者,而非尖銳的控制者
當然,想保護孩子是身為母親的天性,所以自然會為他們排除種種風險,減少吃虧、受傷的機會。如此一來,不只媽媽會時時處於緊繃狀態,孩子在飽受壓抑的環境下成長,也容易產生負面的人格發展;李旻珊醫師建議,當孩子或另一半反應付出太多時,不妨先往源頭探究,觀察原生家庭教育,抑或是對依附關係的想像,必要時可尋求專業心理師協助,進而平衡改善。
那麼,父母親該如何適時與孩子溝通呢?李旻珊醫師建議,由於科技資訊的發達,現在的小孩可透過很多管道獲取知識,身為家長應站在傾聽、陪伴的角度,試圖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說出自己的意見,但千萬不要要求小孩照自己的方法做,寧可放手給予嘗試,增加自我成長的機會。〈延伸閱讀:母親節應景電影推薦!4 部暖心動人的溫馨電影,看見關於母愛的真實樣貌〉
而一個家庭的組成,首要關係還是來自夫妻雙方。李旻珊醫師說明,良好的伴侶關係也是健康家庭關係的主要原則,如門診中常見的狀況是妻子當了媽媽後,將所有重心擺在孩子身上,卻忘了經營與另一半之間的關係,當先生覺得地位被取代後,就會有其他衍生的問題發生。
最後,李旻珊醫師呼籲,不管是媽媽、妻子、女兒、媳婦,女性在多重的角色中都要先愛自己,唯有如此其他人才會愛妳,在家庭裡面才能獲得平衡,發展相處舒適、得宜的互動關係。
主圖來源:身心科 李旻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