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的話:
社會風氣的養成,充斥著各種文化、風俗與民情,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國家,就可能有截然不同的習慣或價值觀。也因此,雖然大家對於旅遊都十分熱愛,但終究還是會想家,想回到那個土生土長、住起來舒服、可以大聲說著熟悉語言、吃著家常料理的地方。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往往沒有選擇權。
甫出現「外籍新娘」一詞,約莫是在 20 幾年前,由於鄉里間的口耳相傳、媒人的巧妙話術,使原本一段正正當當的婚姻,變得時常得接受外人有色的眼光,各類貶低、看輕、不公道的話語,甚至不需要一一贅述,都能在腦海裡想出幾個經驗或案例。
從今年 4 月開始,我們以「新住民在台灣」為專題,試圖探討那些隱藏在角落的故事,希望能邀請讀者們打破社會框架,拋開過去的舊有觀念,站在客觀的角度,重新認識並看待這些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他們。
最一開始,由新住民家庭成長協會秘書長柯宇玲率先分析目前全台新住民分布與概念,並直擊多數新住民剛到台灣時容易面臨到的問題,以及協會如何給予適當的幫助、讓他們在成為台灣人的路上能走得穩固順遂。
接著,是曾榮獲廣播金鐘獎的丁安妮,來自印尼的她已在台灣生活 22 年,從一開始的移工照顧成為台灣的新住民,一路上的內在拉扯、點點滴滴,全都幻化為堅定的力量,每周固定的廣播節目《幸福聯合國》,就是她牽起印尼與台灣的交流橋樑。
One-Forty 是一個關注東南亞移工教育的非營利組織,透過豐富的線上線下資源整合,提供來台灣辛苦工作的移工,能有一個得以交流與學習的空間。事實上,移工之於台灣人,不一定只能是上對下的僱傭關係,也可以是互相學習、建立深刻情感的對象。
身為全台第一位新住民不分區立委的林麗蟬,20 年前遠從柬埔站嫁來台灣。由於始終有顆助人之心,渴望讓同樣身分的姊妹可以有更好的福利和生活,因此深耕社區、接著一路走向協會、地方政府,為新住民們發聲,現在她是基隆綜合發展處處長,努力為港都社會、建設盡一份心力。
因為不同的背景故事、不一樣的經歷選擇,所以他們來到台灣,成為我們的新住民。在 21 世紀的今天,你我都應該拋下矛盾的刻板印象,仔細去思考、體會這群人的辛苦,用平等友善的眼光,對待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多一份包容,社會就會更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緊密。
【新住民在台灣】專家系列專訪:
「成為台灣人,讓我陪你們!」新住民家庭成長協會以助人初衷為本,促進社會包容與共融
廣播金鐘得主丁安妮:「如果我沒去認識這個社會,社會不會認識我們」
推動移工教育從來不只是為了移工!One-Forty 用行動翻轉「我們與移工間的距離」
我們都是台灣人!基隆市綜發處處長林麗蟬勇敢翻轉標籤,為新住民發聲
【新住民在台灣】相關延伸文章:
《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不需證明給誰看,用自己的方式活著就好了
《灣生回家》:橫跨 70 年的思念,真實錄像記載大時代的生離死別
不必出門也能知天下事!跟隨 4 位異國文化 YouTuber,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風景
我們都是地球人:《西貢小子》 「自我認同」是面對未來挑戰的堅實堡壘
北影最佳紀錄片《阿紫》:真實紀錄外籍配偶的悲歌,刻劃社會邊緣人的掙扎
《徘徊年代》:夢想葬在現實之前的外配困境,立下台灣新住民電影的里程碑
探訪異國風情:介紹 3 處多元文化生活圈,韓貨尋寶地、多元南洋美食街,還有東南亞零食採購天堂
《我的小寶貝:一個越南媽媽的心情故事》用愛去接納共生在這片土地的新住民們
運動意外受傷,她谷底翻身創辦「新住民瑜伽教室」!
麗江女孩為愛赴異鄉創業,讓「雲南魚湯」飄香台灣!
台首位新住民女導演,為沉默的同胞掌鏡記錄異鄉人生!
融合台灣工藝品,俄藝術家 Tanya 發揮創意推廣異國文化!
用語言拉近文化距離,她靠「越語教學」奪下廣播金鐘主持人獎!
從醫師到廚師,來自哈爾濱的她告訴妳「餃子」還能這麼吃!
面臨生命的重擊,來自泰國的她靠「好手藝」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