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作為凡人,需時時具備與脆弱抗衡的勇氣。而當人們沈浸悲傷、痛苦時,會是什麼樣的信仰緊緊接住我們?又會是哪一種療癒方式,為負面時點燃一抹希望之光?
從今年二月「五感療癒」專題,走到本月「靈的療癒」,我們知道「療癒」並非眼前所見、耳朵所聞那樣地單純,而是包含更縝密、更複雜的一面,而其中,又以宗教為最常見的媒介之一。台灣宗教學會理事長暨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教授分享:「在基督教裡,『療癒』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
一神主義: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贖
依據歷史發展脈絡,基督教可分為三個主要派別: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在台灣因宣教為殖民之時,故以新教為主,其中又以長老教會為大宗,而撇除異端,無論是哪種教派,皆以耶穌基督為唯一的救贖,雖然傳入各地,多少會與當地文化進行融合,但也不會與核心教義相違背。〈延伸閱讀:【靈的療癒】緣起性空,沒有變或不變。佛光大學佛教系院長郭朝順分享佛法世界觀,用通透眼光理解佛教療癒〉
蔡維民教授指出,基督教信仰強調人與上帝立約的關係,將「與主相連、與人相通」作為生命期許。換句話說,當我們快樂幸福時,有天父的慈愛伴隨左右;當我們悲傷難過時,任何言語都無法用理性的方式解釋時,透過耶穌的陪伴,使人們得以倚靠、交付,藉以勝過苦難,並以上帝的愛和溫暖獲得精神與力量,正是所謂的 ”Jesus is always beside you” 。
結合心理學,重新看待痛苦的源頭
而在《聖經》裡,不乏可看到不少耶穌「醫病趕鬼」的神蹟,多為醫治人們身體疾病或解除內在心靈的枷鎖,正是蔡維民教授一開始所提及「療癒」是基督教中的核心基礎觀點。
對此,他特別以《律法書》摩西引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為例,當以色列人對上帝與摩西發怨言時,耶和華差毒蛇懲罰他們,導致許多人被咬傷、甚至死亡。於是,以色列人明白過錯請摩西代為求情,上帝就請摩西造一條銅蛇掛在木竿上,讓所有被蛇咬傷的人仰望他,即可獲得醫治。
蛇象徵生命的痛苦,若想得到醫治,就得仰望牠,某種程度是在提醒我們必須拋開過去,重新面對那些帶來苦痛的原因,全心全意把自己交付在宗教的療癒上。蔡維民教授補充,理解痛苦的根源,並接受、解釋它,正是心理學常見的治癒方式,也呼應了基督教與療癒之間密切的關係連結。
透過靈修生活,創造自我療癒能力
「內心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必得見神。」當人很痛苦時,代表所有方法都用盡,才會如此悲傷無助,而神往往會在此時乍現,為人們帶來希望的曙光,某種程度而言,有些類似「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生命哲理,基督教則提倡可以運用「靈修」,來創造自我的療癒力。
由於蔡維民教授本身也是基督長老教會牧師,站在第一線位置,很常有機會在教會或其他場合,真實接觸到正處人生逆流的信徒。他分享,「禱告」是一項柔軟且給人安定的靈修方式,所有牧師、信徒共同為悲傷之人禱告,從中互動關懷或搭配音樂渲染,幫助我們把糾結的心打開;此外,亦可請受過陪談訓練的牧師訴說,找出痛苦的癥結點,藉由引導方式說出人生故事,在對他人解釋的過程中,同時也是在療癒自己:「原來我不需要那麼悲傷,原來我只是杞人憂天。」〈延伸閱讀:頌缽是什麼?開啟身心靈療癒的重要管道:5 個運用頌缽梳理調平、穿透心靈的方法〉
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聶雅婷教授補充,每個世代的療癒基礎不太一樣,比方在基督教被壓迫的時代,由於傳教困難,人們深知這種苦楚便會積極找尋出路,此時靈修的沈浸度就會越高;或者這幾年疫情時代,不能面對面的情況下,利用傳媒力量隨時找到能轉換心情的影片、Podcast 等等,讓神的話語和故事安慰心靈。當然,實質上的關懷互動也很重要,當走入教會與信徒宣教分享,或透過「讚美操」、「詩歌詠唱」放鬆身心,追求與耶和華的結合,亦有助於提升腦內多巴胺。
啟動宗教對話,用「愛」傳遞世人
無論任何宗教,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終極真理,有著不同的文化、語言、符號,代表著最高層次的表現,宣教應該是一種生命的分享,而不是生命的灌注。蔡維民教授提到 16 世紀法國神學家約翰·加爾文的論證:「越認識人才會越認識神,越認識神就能越認識自己。」指出信仰上帝並非成為非人類,而是讓信仰把自己活得更像人,發揮 100% 的自己榮耀上帝,用這樣的觀念傳遞包容,達到宗教對話真正之目的,也能針對需求使社會更美好。
另外在基督教理念中,還有個很重要的方向——「愛」,耶穌打破規則傳統,不分貧富貴賤給予世人真誠的愛,只要有能力愛人、愛自己,即可彰顯信仰價值,所有的原則終將不會是唯一的標準,用最安心、最舒服的方式好好愛這個世界。〈延伸閱讀:來份特別的療癒系下午茶吧!「恩寵花園」為忙碌生活覓一處心靈綠洲〉
聽著教授們的解說與分享,編輯忍不住問:「那麼神會不會其實是我們自己呢?」蔡維民教授回應:「為什麼不是呢?神不是在祂所創的的萬物中映照祂的形象嗎?」美國社會學家曾提出所謂的「鏡中自我理論」,由於我們只能透過鏡子看見自己,需要藉由他人眼中的我、理解的我,慢慢建構出自我;同理,神也透過人們內心,建立他們所能理解的形象樣貌,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是神或是我,可能早已讓我們於建構過程中獲得療癒,在無形中累積溫暖、茁壯的內在。
主圖來源:蔡維民教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