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首多變的詩。」回顧每個生命階段,在每份關係裡面,我們都曾有過奮不顧身的追求,抑或是美得冒泡的憧憬,卻忘了偶爾轉身看看自己,總得受了傷、失了望,甚至失去自我,才肯好好面對脆弱的那一面。
田定豐,種子音樂創辦人,為台灣流行樂壇史上最年輕的管理者,是許多當紅藝人幕後的重要推手,曾經在繁華的世界裡,如今所追求的,反倒是心靈安適的自由人生。《讓靈魂活出更好的樣子》,是他第 10 本著作,透過他的感受、體悟,歸納為 77 則領悟金句,希望藉以讓在生活中掙扎、找不出人生意義的你我,能獲得溫暖的慰藉,走過並放下那些不快樂,迎接幸福。
Part 1. 面對自己
「我們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走在別人的期待裡,甚至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那麼,你對自己的期待又是什麼呢?
不用假裝自己很好,生命裡總有缺陷。
「我很好。」我們時常以這三個字,回應他人對我們的問候,即便正處低潮、沒有人生方向,但這個社會好似不肯接受這些軟弱、失敗,於是人人戴上面具,武裝成一個離自己越來越遠的人。
事實上,所有的好、壞,都是我們在許多過程中所歷練的結果,沒有所謂的永遠順遂,當然也沒有所謂的永久低潮。勇敢面對自己的缺陷,正因為生命的不完美,我們才有那麼多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延伸閱讀:享受空白,來趟能慢則慢的旅行:這回,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不為他人的惡找理由,也不給自己的壞找藉口。
大家常說「相由心生」,一個人的善惡其實是經由長期的言行舉止,累積成別人看我們的樣子。就好像,作惡多端的人有著令人心生畏懼的氣質;而教養良善的人,則讓人有好親近、好相處的感受。
在高壓的環境下,有些人容易說出不經思考、傷害他人的話語,再用「面惡心善」來包裝、自圓其說,但往往忘了回頭省思、梳理自己,所有「惡」都是內心的投射,無論是個人或他人都不需特別找理由,只要維持善念,好的氣質就會自然散發。
Part 2. 在愛中成長
田定豐形容「愛是沒有終點的圓」。打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感受愛,並在任何的人生階段,開啟一段段關於愛的關係,進而學習釋懷,理解愛的定義。
沒有人是完美的,就不會有所謂的完美關係。
「穿梭一段又另一段感情中,愛為何總填不滿又掏不空,很快就風起雲湧,人類的心是個無底洞。」蔡健雅《無底洞》裡闡述的,指出每個人對關係的需求是不同的,當感到失望,要先了解是對方給不了,還是自己想要的太多?
人生的課題,能夠給出正確答案的只有自己,既然自己並非完美,那又何必要求一段完美的關係?再者,更別因為自己的不滿足,進而否定他人的愛與付出。〈延伸閱讀:療癒是一段自我認識的旅程:勇敢接受人生的不完美,深入心靈將所有好壞緊緊擁入懷〉
你的不甘願,都是曾經的心甘情願。
說說愛情這塊,我們都知道,一開始的戀情總是激情又充滿火花,全世界彷彿與剩下你和我,愛得濃烈、愛得深層。
當曲終人散時,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不甘願」的心態,惋惜曾付出一切化為烏有,也埋怨著對方的狠心與不公,負能量的展現,造成不斷與真正的幸福擦身而過。可曾想過,對過往戀人的不甘願,也都是當時的心甘情願,那為何還徘徊過去,不繼續向前走呢?
Part 3. 在群體中,堅持自我
不管對這個世界有多失望,對人性有多沮喪,也千萬不要忘記,人們終究是有選擇的權利。
溝通不難,難的是只看見自己。
時常覺得要讓他人理解心之所想,並非想像中容易,或者需要耗費大把的力氣來解說嗎?追根究柢,原因仍然在自己身上——你有沒有先同理別人的想法?
人是互相的,人生多有許多事情未必有對錯的二元對立,也不定有所謂的非黑即白,只是我們時常忘記要同理他人,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事情。田定豐說:「從同理心的角度思考,就有機會跨越障礙,打破隔閡。」〈延伸閱讀:職場溝通不 NG!善用「這些」安全用語,讓對話緩一下〉
因果不該是,壞人的護身符。
隨著年齡或歷經增加,我們都明白,「和解」不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有時甚至會以一句「就當我是上輩子欠他的」帶過,作為自我安慰的媒介。
因果不應該是惡人可以作惡的理由,更不是被害者應該放下的主因。要擁有這一來一往的智慧,需要雙方共同的領悟:加害者敢面對自己的錯誤進而悔悟、被害者願意面對被傷害的過程,然後釋懷。人生已經很難了,別讓這些後悔和陰影如影隨形!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經歷和挑戰,每每皆為啟動內在覺察和自我認識的機會,我們從中獲得療癒,將自己定位為「製造快樂」的源頭,尋找身而為人的意義,創造個人價值和健康的心理狀態。
主圖來源:商周出版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