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的發想和創意,把不可能變成奇蹟!或許你早已不記得藝人說過什麼話,但會記得他的作品。」36 年的藝人包裝術,張曼娜成功打響林慧萍首張專輯《往昔》的知名度,她是少女團體「城市少女」誕生的幕後推手,也是一位資深的經紀人,簽下了還未當兵前的任賢齊戲劇合約,用一首〈心太軟〉讓他紅遍中國大陸。面對這些傲人的成績,她雲淡風輕地說:「我喜歡找人的工作,完成我想要完成的每一件事。」
成為藝人經紀,張曼娜說是意外的插曲,卻讓她與生俱來的天賦得以發揮。她就讀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報業行政科(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前身)時,直屬學姐是張瓊姿、李烈,「畢業後要做什麼?」的想法始終縈繞於心,「我對廣告有興趣、喜歡行銷」的念頭不時浮現,於是她在暑假期間到「新藝城」電影公司打工,希望能夠早日圓夢。雖是打雜性質,卻受到主管的賞識,主管問她要不要去廣告公司試試?她一口應允,「當時公司的兩大客戶是新藝城和歌林唱片,專案部負責和歌林接觸,每次到歌林開會,鳳飛飛、江玲就在我旁邊。」
造星法則一:放大個人最強特質
電視上的巨星就在身旁,她掩不住內心的喜悅和悸動,做起事來更有勁,「我記得第一個工作是負責鳳飛飛的《鳳情千千萬》演唱會,鳳姐在高雄楠梓加工區演出,萬人空巷的場面我牢記心裡。」歌林唱片欣賞張曼娜的工作能力,邀請她加入團隊,由她接手金瑞瑤《飛向你飛向我》首張專輯的發行宣傳。專輯的大賣,讓張曼娜更具信心,卻碰上主管離職,必須獨攬大局,投入林慧萍的首張專輯企宣。

張曼娜回憶,當時唱片圈流行的是青春偶像、動感歌舞路線,只能靜靜唱歌的林慧萍並非市場主流,該如何異軍突起?「她有演唱實力,就放大她的實力!」她讓林慧萍自彈自唱,再幫她找搭檔,以類樂團的模式出擊,在只有老三臺的年代,張曼娜幫林慧萍排上 60 個綜藝節目的通告。
「那時候快過年了,林慧萍慢版抒情的歌聲傳遍大街小巷,非常異類,這個宣傳策略果然奏效,一舉登上由張小燕主持的指標性綜藝節目《綜藝 100》的排行榜冠軍寶座,那是我的第一個驕傲,隨即就有其他唱片公司來挖角,出高價要我跳槽。」
面對連自己都難以想像的挖角,張曼娜有些驚喜:「我被看見了。」她很感謝廣告公司給予的磨練,「在廣告公司我接觸到各行各業的人,人是有溫度的,給了我扎根的空間,讓我了解到『人』的商品該如何包裝。」這概念讓她在日後的每一次唱片製作上,都有新的建樹,如歌手何春蘭,就是她從無數的應徵試唱卡帶和照片中挑選出來的,「她長得非常清新脫俗,讓我有想像空間,是可以栽培的。」
造星法則二:慧眼識明星

刀越磨越光越利,張曼娜再度被其他公司所器重,這次是國際唱片公司「寶麗金」,她信心滿滿地說:「我就等這一天的到來。」寶麗金的旗下歌手包括有劉文正、歐陽菲菲、費翔、黃鶯鶯等人,她負責張學友的企宣,那時張學友仍算是新人,張曼娜選擇複製林慧萍的成功模式:「當時張學友在香港剛得獎,慢版情歌唱很棒,我特別安排他到張小燕的節目中唱現場,贏得小燕姐的誇獎。」果然張學友的《遙遠的她 AMOUR》專輯大受歡迎,順利打開他在臺灣唱片市場的知名度。
與此同時,公司準備籌畫一個全新的女子團體,張曼娜從數萬捲卡帶和照片,找到況明潔等三人組團訓練,最後因故只剩下況明潔和黃雅珉兩人,成為日後臺灣大眾熟悉的「城市少女」,一曲〈年輕不要留白〉讓她們迅速走紅歌壇。
從本土到國際公司,張曼娜在職場路上不斷轉換,她有感而發:「和大牌交手,有著獨一無二的歌藝和氣度,你在他們身旁才會知道什麼叫做天王、天后,那是與生俱來的特質。」雖然環境會改變、人選各不相同,「找尋藝人與企宣的方向」卻是萬本歸宗。
「我一直很喜歡找人的工作,也一直在這個崗位打拚,一位素人有沒有星味?值不值得投資?在你看過的第一眼,就得拿捏個八九成,再來就是各方面的修整。」回憶起這段往事,張曼娜卻也有些感慨地說:「長期做這樣的工作,不斷地要求別人、挑剔別人,想想還滿討厭自己的。」
造星法則三:為藝人創造出路

張曼娜在唱片圈大放異彩,她既感欣慰也有點躊躇,「經過這些年後,我開始有了『這沒什麼了』的念頭。會有這樣的感覺,並非自滿,而是能不能再接觸些新的東西?」正好她在唱片公司的工作之一,是和戲劇製作公司洽談片頭、片尾曲的播放,因緣際會下和當時規模很大的「映畫」製作(映畫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老闆會面,她中肯提出建言。
「你們公司默默地做節目(當時有《鑽石舞台》、《黃金劇場》等大型節目),為何不找人來包裝宣傳?」她的獻計贏得了轉職的機會,並在進入公司後直言:「我們應該要跟藝人簽約,否則會被其他節目簽走。我們有自己的藝人,可以上自己的節目,也可去其他節目演出。」於是,她成立了經紀部門,開始招兵買馬、運籌帷幄。
當時的「映畫經紀部」可說是巨星雲集,金素梅、蕭薔、岳翎、張晨光、任賢齊等人都是旗下藝人。簽約任賢齊前,張曼娜特地到劇組遞名片,告訴任賢齊她的來意,甚至在他當兵時,每個月照常撥發零用金,讓他無後顧之憂,不必擔心經濟問題。「當時小齊有股憨味,很善良、重情義,是可造之材。」果然,任賢齊日後在中港臺三地都大受歡迎。
慧眼識英雄的她說:「素人或新人放在路上,要能辨識他是不是一群羊中的一頭猛虎,如果是,就去捕獵他!」這是她選人的不二法門。對人的敏感度,讓她事半功倍,「藝人要有星味,那是明星的特質,是一種感覺。」
我要看出他可能欠缺什麼、要知道能如何補強他。用角色去包裝藝人會更好,是仙女就是仙女、是佛地魔也成不了仙,而不是如同模特兒走秀,只是外在穿了一件好看的衣服,卻沒有靈魂。」伯樂識中千里馬,只是發掘的開端,整個幕後團隊的齊心打造,則是過程和永續,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她的「經驗」,正是那套精準識人術的養分,也讓她在藝人經紀的現場,懂得靈活應對。有一次,她遇上道上兄弟開口要「借」藝人的時間出席活動,態度強硬卻不得不應對。她只能盡力婉拒:「請你體諒,如果能挪開,我會努力去執行,但我真的沒有這個能力。」那場壓力巨大的周旋,讓她一度陷入情緒陰影。「我這保母當得心驚膽戰!」她笑說,如今回想,雖然仍餘悸猶存,但也成了職涯裡的驚險插曲。
「我不後悔,又很開心!」一句話,總結了張曼娜過去 36 年來,從廣告公司、唱片公司到製作公司負責藝人經紀、參與戲劇節目的製作、晉身成製作人並且入圍金鐘獎的全部經歷。她喜歡做,更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