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當然要來談鬼片,在歷年的影視作品中,有哪些作品是出了名的「鬼」故事?這邊特地把「鬼」字標注出來,是不想侷限於鬼的範圍,而是更廣義地去看某些巧合,對人心造成的影響。
窗簾後方的神祕男孩
最經典的案子是翻拍自法國喜劇《光棍添丁》的溫馨喜劇《三個奶爸一個娃》(1987年),影片敘述三名單身漢突然多了一名女娃要照顧,他們從一開始手忙腳亂的狀況,變成手腳俐落的稱職奶爸。電影上映後票房鼎盛,甚至還出了續集《三個奶爸一個妞》(1990年)。
然而,眼尖的影迷卻在某個一閃即逝的場景中,赫然發現主角背景的窗簾邊,居然站著一名亂入的「男孩」身影,而引發熱議,流言紛起。傳言一:一名九歲男孩在拍攝地點的房子中用獵槍自殺,悲痛的家人已經搬離住所,男孩鬼魂仍在房子逗留。傳言二:一閃即逝的神祕身影是主角泰德.丹森的人形立牌,同一個立牌在影片後段有再次出現,只是攝影角度的不同,而產生立牌變小的錯覺。
不管答案是什麼,這個靈異傳說都讓溫馨的《三個奶爸一個娃》,在影迷心中留下一抹神祕色彩。
超乎常理的行為反應
另一種「鬼」故事,是將現實生活中的事件拍成影集或電影,知名的例子包括《厲陰宅》系列,或是臺灣不少鬼片,如《紅衣小女孩》或《杏林醫院》等,習慣從真實事件擷取靈感。
不同於《厲陰宅》或《紅衣小女孩》是將真實事件補上虛構血肉拍攝而成的戲劇作品,網飛出品的《犯罪現場:賽西爾酒店失蹤事件》,則是用紀錄片的方式,分析藍可兒的失蹤之謎。
事情回溯至 2013 年,華裔女子藍可兒下榻洛杉磯市中心的賽希爾酒店,卻在某天失去聯繫,經過多日調查,發現她溺斃在頂樓的水塔中。而藍可兒失蹤前被監視器拍下她在酒店電梯內,令人費解的奇特反應和舉止,使得中邪之說不脛而走。
這四分鐘的監視器畫面,遠比任何影像創作都更容易激發人們的想像力。我們傾向在固定的行為模式中找尋熟悉的共通性,一旦與認知的規則不同時(非常理的反應),就會感到疑慮與不安,越是想要給出一個清楚的解釋,就越容易陷入各種想像之中。
為意外冠上解釋,以尋求安心感
這引導到另一種「鬼」故事:詛咒。當某些意外與悲劇重複發生,人們會為這些事件加上一個說法,繪聲繪影的「詛咒」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回應方式。例如李小龍和兒子李國豪,都在事業巔峰之際猝逝,李小龍死因被裁定為腦水腫、李國豪則是在拍攝《龍族戰神》時,因道具槍走火不幸身亡。儘管有明確的死因,坊間仍出現了父子倆命運受到詛咒的傳說。
此外,史蒂芬.史匹柏監製的恐怖片《鬼哭神嚎》,劇情描述住在郊區的平凡家庭碰上靈異事件,讓一家人吃足苦頭。隨著電影創下票房佳績,續集也跟著開拍,只是劇中的年輕演員在拍完電影後,卻接連傳出不幸的消息。飾演姊姊的 Dominique Dunne,在電影上映那年(1982年)遭到前男友謀殺而香消玉殞,而飾演妹妹的童星 Heather O’Rourke,則在拍完第三集《腥風血雨》後,於 12 歲那年(1988年)因病過世。
從李小龍、李國豪到《鬼哭神嚎》的兩名演員,他們的早逝可能只是悲劇性的巧合,但人類天性裡有著熱愛說故事的因子,習慣為事情冠上解釋,以符合我們心目中對於悲劇的想像。
無論是靈異現象、詛咒傳聞,還是未解之謎,這些鬼故事之所以長存不墜,不見得因為它們真實,而是因為它們反映了我們面對未知時的不安與想像力的延伸。從窗簾後的身影到影壇的悲劇命運,都市傳說不只是娛樂,更是我們心中對世界某種不可解之處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