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不懂茶」是一間藏身在臺東鹿野的茶行。這裡不是傳統印象中嚴肅、老派的茶行,反而多了點生活氣息。有人會特地開車來買茶,也有人純粹只來喝一杯茶,順便聊聊關於茶葉、泡茶,以及生活中的小事。
林廷瑀是女兒不懂茶的創辦人,品牌名稱裡的「不懂」像是一句直白問號,也是她真實又堅定的起點。在茶文化已非主流的時代,怎麼再次將茶葉帶進大眾視角?不懂茶又該如何推廣茶呢?這些看似無解的問題,都在品牌的創立與成長過程中浮現答案。
返鄉創業:回歸初心,想像自己成功的樣子
「我兩年內做過八份工作,假日兼差、偶爾下班還會去打零工。」大學畢業後,依舊待在臺北的她,雖然有美術背景,卻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那時候的她,在夢想與現實間拉扯,嚮往城市生活的同時,也要面對經濟壓力。即便迷惘,但踏實的她仍認真做事,順應著生活帶她到任何可能的轉機。
林廷瑀在不同的職位中摸索前進,從行銷、客服到營運等,幾乎都試過了。即使最後還是沒找到適合自己的職務,但也因為這段難得的經驗,成了她創業的基礎與底氣。「在遇到伯樂之前,要知道自己是一隻千里馬。」當時的老闆 Eason 常給她寶貴的建議。「人,要學會跟孤寂相處。」則是她以員工身分得到的最後一個禮物。
她清楚知道,自己有一股不服輸的野心。搬回到家鄉,重新梳理自我。「那是一段痛苦煎熬的日子,卻也是沉澱自我的最好時光。」她會聽些激勵人心的演講,並將對自我的期許寫成一封信,送給五年後的自己,想像未來成功的模樣,為女兒不懂茶品牌埋下誕生的種子。
用藝術靈魂創作研發特色風味茶

在茶文化斷層的世代,女兒不懂茶能受到矚目並找到商機的原因,除了品牌名稱讓人印象深刻外,商品的特色與用心亦是關鍵。林廷瑀分享了茶的風味設計過程。疫情期間,她獨自在家每天喝著同一壺茶,感受從淡到濃的變化,每一分鐘倒一杯茶,像是在觀看茶的起承轉合。她會自問:如果這一杯茶是一幅畫,會是哪個角色、哪段情境?藉此找出茶的不同樣貌。於是她創作出「縱谷間的茶」、「果樹下的茶」、「營火旁的茶」等,每款皆有不同色彩、故事與音樂搭配,最後附上風味測驗,幫消費者找到與自己最有共鳴的茶款。
研發的過程中,為了讓自己更擅於表達風味,她特地報名品酒課與咖啡課,就算學習過程中偶有受挫,卻也體悟到該怎麼表達與描述對茶的感覺。她把這種敘述方式設計進包裝中,讓茶變得更有想像力,也更能被初次接觸茶葉的年輕人所接受與理解。

即便林廷瑀的靈魂滿是感性的藝術細胞,但只要談起創業歷程與目標計劃時,便瞬間轉換成理性的一面。不只積極爭取創業資金,創業初期還請設計團隊一起討論品牌定位,藉由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的驗證假設,從年齡、興趣、生活型態、價值觀等面向,在數據分析中找到真正對茶有興趣、願意分享給朋友的族群。這個流程就是在做市場研究,一點一滴地修正產品包裝、規格與通路策略等,讓品牌從藝術的想像中逐漸落地成形。
泡茶不只是工作,也是提醒自己活在當下的儀式
從 2019 創立至今,女兒不懂茶已經邁入第六年。對林廷瑀來說,泡茶不只是工作,更是一個提醒自己活在當下的儀式。「我們的生活充斥著太多的媒體資訊,很少只專注做好一件事。」從水滾、溫杯、注水、聞香,直到泡茶的那一刻,所有的浮躁與訊息都停住了,人們只需要專注在泡茶這件事上。而除了練習專注外,這也是一種想像力的養成。透過茶來表達故事,不管是濃茶或是淡茶,體驗過後可以得到更多的創作靈感。林廷瑀也分享她帶給小朋友的品茶課經驗,她讓小朋友畫下品茶後的感受,並發現小朋友的感受往往比大人更透澈、更直接,這讓她感受到純粹的快樂。
從最初的網路銷售到擁有實體店面,林廷瑀一路走來都是邊做邊學,她跳脫傳統的茶行經營思維,帶入咖啡廳的低消模式。從一開始不被長輩所諒解,到獲得的良好的反饋,消費者走進茶行,不會有一定要買茶消費的壓力,反而可以自在地點一杯茶,坐在店內,喝著茶,看著遠山發呆,品嘗過後有喜歡再買。

而實體店的室內設計,也有著林廷瑀的獨特想法和創意。木質地板允許顧客赤腳踩地,感受居家溫暖、擺設的書籍與地方創生、茶葉等有關,泡茶的區域則像是實驗室,讓顧客期待店家會端出什麼樣的茶。「女兒不懂茶」的整體氛圍不只是個能夠自在喝茶的空間,也是一種生活美學的呈現。
從「不懂」變成「更懂」,踏出第一步才能進步
現在的女兒不懂茶已小有名氣,林廷瑀期待品牌能獨立於她,走向更遠的地方,而她可以回歸藝術創作者的身分,做其他相關的跨界合作。近年來,女兒不懂茶也積極展開跨域實驗,從瑜珈、音樂、甜點、餐酒、教育、旅行社。今年度,除了與花藝結合的中秋禮品設計、也預計舉辦律師對談講座,分享創業歷程和法律風險意識,更將推出與臺灣書法藝術家聯名的紅烏龍茶香檳,以茶為起點,拓展生活與美感的無限可能。
從兩年內換過多次工作、到返鄉創業、自學精進、參與設計包裝,再到面對創業挫折等,她一步步把「不懂」變成「更懂」,不只是對茶業知識的提升,更是文化、情感、視角與創意的重建。
在手搖飲料當道的時代,林廷瑀用女兒不懂茶呈現一杯茶對土地、文化的敬意。當你願意慢下來、願意聆聽、願意敘事,那一杯茶,能讓人心動也能讓人心開。林廷瑀不是茶界的權威,但這正是她的魅力:「不懂茶也沒關係,只要敢踏出第一步,就能重新賦予茶新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