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曾聽過這首膾炙人口的〈我愛你(Salanheo)〉,也因此對蕭賀碩有所印象。她從音樂製作人轉變為歌手,因為一次意外演唱了自己創作的歌曲而爆紅。甫推出首張專輯便獲得金曲獎,這些都是她作為歌手的成就。
然而,對蕭賀碩而言,這並不是全部的自我。在成為歌手後,她再次回到音樂製作的道路上,專注於創作只有自己才能做的音樂內容,希望將這份獨特呈現給每一位聽眾細細去品味。
「『有趣』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我很重視過往一步一腳印的扎實訓練,這也讓如今的我,更加能專注在有新意的創作之上。」
從小發現的音樂才華 青澀歲月裡音樂是救贖
從四歲開始學習古典鋼琴的蕭賀碩,談及當時學習鋼琴的背景,那是臺灣經濟起飛的年代,也因此在當時的家庭中,皆時興讓小孩子去學習些不同的才藝,而蕭賀碩自己回想起當時的動機,笑著說道:「或許是大人們認為女孩學點鋼琴,未來能有機會嫁到好人家。」
然而,這讓她展現出非凡的音樂才華。她的鋼琴老師對她的天賦感到驚訝,建議家人讓她繼續深造,而蕭賀碩也在十歲時開始寫了第一首歌,並在15歲時填詞創作。
不過成長過程中的升學壓力,其實也帶給蕭賀碩相當大的影響,她對此說道:「原本我以為自己已經很會讀書了,但在北一女,才發現我身邊的同學都像怪物一樣聰明。」回憶起國中的自我,蕭賀碩笑稱當時有些「中二」,對很多事情都抱持著理想,覺得自己算優秀,想為社會做些什麼,但在考上北一女後,她發現自己其實可以稍稍放緩腳步,並做真正想做的事。
在青澀的青春歲月裡,她參加北一女的熱音社,自組樂團,努力練習鋼琴和吉他。在大學聯考的高壓時期,蕭賀碩回憶:「當時是靠聽音樂來度過難熬的時光。」她從小學開始聽流行音樂,後來因為聽到黃韻玲的創作而深深著迷,進而探索張雨生、蔡藍欽等等創作歌手的作品 對蕭賀碩而言,年少時期除了充滿升學壓力,更因音樂而得到了宣洩壓力的自由。
從醫檢師到唱片公司製作人 因為意外而一唱成名的歌手生涯
在大學聯考中,蕭賀碩考上了臺北醫學大學的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並成為了一名醫檢師。談及大學生活,她靦腆地笑著說:「無論是考試還是考執照,我某種程度上都是在滿足家人的期待。雖然很多科差點不及格,暑修也沒少,但最終順利畢業。」
大學時期的蕭賀碩是校園內的風雲人物。除了課業,她積極參與校內吉他社,並成為社長,籌備許多活動,如民歌比賽和首屆音樂營等。畢業時,她還成功舉辦了個人音樂會,從籌措資金到活動成立,全由她一手策劃,這讓當時的師長和同窗們印象深刻。
1999年畢業後,蕭賀碩在半年內考取了醫檢師資格,並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檢驗科工作。這份工作看似前途無量,起薪達三萬六千元,但她逐漸意識到這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未來;於是,在2000年她進入了華納音樂,從最基層的助理開始從事幕後工作,當時的薪水只有一萬五千元。
談到這段時光,除了經濟上面臨到的困難外,她在性別議題上也面臨到相當大的挑戰。女性在就業市場上往往會遭遇到因性別而產生的待遇差異,流行音樂產業也不例外。
回憶起當時的面試經驗,蕭賀碩曾多次受到讚賞,卻最終未能獲得錄取,對方直言:「妳很優秀,但妳是女生。」蕭賀碩對此表示:「我明白當時那份工作涉及許多晚間的錄音室工作,對女性來說確實存在一些安全風險,這也是當時面試我的老師為我安全考量而做出的決定。」
雖然理解這一點,當時的她仍對未能獲得職位感到失落,內心不禁問道:「為什麼這件事情會與我的生理性別有關係呢?」不過後來蕭賀碩最終如願進入了流行音樂產業,從基層助理,一路做到製作人,並在將近快七年的時光中,為孫燕姿、蔡健雅、鄭秀文、楊千嬅等歌手歌曲,成為專輯製作A&R(Artist and Repertoire)團隊一員。
在製作人時期,2006年蕭賀碩為電視劇《我們結婚吧》創作了主題曲〈我愛你(Salanheo)〉,這首歌成為當時經典偶像劇中廣受歡迎的名曲,許多人也因為這首歌而認識了她。
隔年,受到前輩的鼓勵,蕭賀碩發行了獨立製作的首張個人專輯《碩一碩的流浪地圖》,並榮獲第19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有趣的是,蕭賀碩當初之所以從幕後走到台前,其實是出於無心插柳的偶然,因當時種種原因,主唱的選定過程並不順利,有人建議讓製作這首歌的蕭賀碩試著唱看看,結果沒想到這次的初試啼聲,卻意外一炮而紅。
舞台上對自我困惑 在創作路上關注社會
在成為音樂製作人和歌手的道路上,蕭賀碩曾一度陷入困惑。她說:「在成為歌手後,我站在舞台上,看到和聽到的那些對於我和我歌的詮釋,包含他人投射的想像。當下我總是心頭一驚:『啊!那並不是我。』」
蕭賀碩解釋了這份困惑的原因:「〈我愛你〉是我為別人量身訂做的歌曲,那並不是我。而我想呈現的,能代表自己的歌,則像是我與冷笑話樂團(Shuo & Cool Humour)創作的內容。」
正如她在〈三十而飛〉這首歌中唱的:「如果一切可以重來/我的選擇/會不會/聰明的煩惱/對照愚笨思考/放下了肩膀/更確定方向/更期待明天」當時自我感到迷惘的蕭賀碩選擇暫時離開,前往紐約探索她一直嚮往的爵士樂,開啟了自我探詢與認同的追尋。
在紐約的語言課程中,一位韓國女生用自己的音譯本名介紹自己,而不是使用英文名,讓所有人記住她的來歷,這讓蕭賀碩深受震撼。在這樣的衝擊下,她也決定捨棄原本的英文名Debbie,以Shuo(碩)稱呼自己。在這一刻,她學會了真正認同自己,並擺脫了曾經對自我的困惑。
回國後,蕭賀碩與過往的友人成立了蕭賀碩與冷笑話樂團,也屬於自己的創作歌曲。在2009年她出了第二張專輯《Stay》,睽違四年後,在2013發行第三張《繆思尋 Musicians 》。
這張專輯中,她除了在〈Musicians〉中談及對所有專職工作者的問候與致敬外,也以自我的歌聲關注起當時臺灣這座島嶼上所發生的種種問題與困境,像是〈大地的孩子〉談及了對於土地與自然的關注、〈蘭嶼的藍〉言及了核廢場帶來的問題、〈沙朗牛肉〉則敘述了對當時美牛政策的嘲諷。
自由與有趣很重要 四處流浪並恣意學習一切
就如同蕭賀碩在青少年時期曾有的「中二」想法,她一直希望「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在主流音樂的世界裡,風花雪月的愛情歌曲有其美好與必要,但對蕭賀碩而言,這並不是她主要的方向,也不希望被如此定義。
她說:「自由很重要。而我認為生活離不開政治,區分得乾乾淨淨是不可能的。」這也是為什麼2017年7月,她在總統府開放參觀日的演出中,於第三首歌時拿出「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標語毛巾,聲援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和巴奈等人。
對蕭賀碩來說,「有趣」是她創作的重要條件。因此,她開始到世界各地流浪旅行,參與各種音樂活動。除了多次前往美國,還參加了芬蘭的A-pop castle創作營和YouTube在巴黎的創作營;如今,她更是來到日本京都學習雅樂。
當被問及為什麼要學習雅樂時,她提到過去曾聽過臺灣朋友吹奏「笙」,因為喜歡而引發好奇心想研究,後來發現在韓國、日本也有這項樂器,只是在形態上有些許不同。至於是否出於創作目的而來日本學習,她則搖了搖頭,笑著說:「沒有為什麼,我並沒有刻意去想,我要將這吸收後變成什麼。我只是自然地學習。這就是我目前的生活樣貌。」
能跑的伯樂 在得獎路上想當個創作理想主義者
在製作音樂的路上,蕭賀碩將自己視為是「伯樂」的角色,她對此解釋道:「對我而言,作為製作人這個角色,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個身份。希望能夠發掘和照顧更多的千里馬。」
第35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中,蕭賀碩以邱淑蟬《繭的形狀》入圍,備受各方關注。當時歌手邱淑蟬的經紀人曾透過共同朋友詢問她是否有意願幫忙製作專輯,蕭賀碩在聆聽了邱淑蟬的創作後,便心想:「這不接不行,好喜歡!」
如果仔細聆聽邱淑蟬《繭的形狀》,便會發現這張專輯並非像是一般商業做法,而是更加從藝人本身去做量身做的思考,蕭賀碩對此說道:「我過往在華納唱片時,是擔任A&R部門的工作,也因此,如何就歌手本身去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定位,我認為這是做作品非常重要的事。」
蕭賀碩也指出,邱淑蟬的歌聲輕柔而鬆軟,但內在卻有強韌的力量。在這張專輯中的角色,就是將這些特質串聯起來,幫助歌手展現自我而不過度調整,也不流於小品。這張民謠風格的專輯,正凸顯邱淑蟬本身內在的強韌。
「我期許自己在商業音樂或是獨立音樂,都能做到突顯歌手特質,幫他們加分的製作。」蕭賀碩如此說道。
面對未來得獎與否,蕭賀碩淡然地笑說:「我並不特別在意,得獎這件事有時候與運氣有關;專注在好的內容,新的融合,普世價值與藝術價值兼容是我的目標。」
這就是蕭賀碩一路走來,從音樂製作人到歌手,再從歌手到音樂製作人的自我領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