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的詮釋,雖然大多數人還是抱持著是「由一男一女所組成」的傳統觀念,但隨著時代前行,這樣固有的模式也有所演化。

前一陣子,以中性裝扮著稱的日本藝人 Ryuchell在 IG 發文,同時表明自己的真實性向與宣布和模特兒妻子 Peco 離婚,但兩人在討論後,未來還是會「夥伴」的形式一起生活,共同養育兒子。

這個消息重擊了日本社會,大量的負面評論接踵而至,直指他是騙子。對離婚率極低的日本,Ryuchell 與 Peco 的故事無疑打碎了即有的傳統婚姻價值,但就像 Peco 的所回應的,「不管別人怎麼說,Ryuchell 對我來說都曾是最棒的男友、最好的丈夫,也是兒子最好的爸爸。我們像兄妹、像朋友,有時他也像是母親般的存在,無論如何,我最喜歡 Ryuchell 這個人本身。」

當我們不再以「婚姻」或「血緣」去定義「家」的組成,是不是就能好好看待更多不一樣的生活樣貌。《兩個女人住一起》這本書也記載了另一種「多元成家」的可能,金荷娜、黃善宇走出傳統價值的局限,用不同的家庭組成方式反駁了人生不一定要按著公式活,看著他們的同居生活,發現只要能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平等付出」,想讓單身時的輕盈感與有人相伴的溫暖並存,是可行的。

沒了性別區分,才能看見「家」的本質

圖片來源:Unsplash@Farhad Ibrahimzade
圖片來源:Unsplash@Farhad Ibrahimzade

「男主外,女主內」一直以來是深刻在家庭的職責區分,如果拿掉了「性別不同」這個元素呢?單純以兩個人住在一起來看,「交換價值」是重要的一環。喜歡下廚的黃善宇負責做料理、洗衣服,而極簡主義的金荷娜則是包下清潔打掃和整理洗好的衣物,對她們而言,家事分配達到了絕妙平衡。

不過時間久了,總是有失衡的那一刻,黃善宇因為轉職新公司,漸漸地過多的家務傾倒在金荷娜身上,親眼看到火山爆發的她,想起了父親曾說:「只要能讓妳的心情輕鬆一點,無論多少錢,花下去都沒關係。」於是開始請家事小幫手來打掃,看著同居人自發性的「家事獎勵」,努力想配合家事分配不均的問題,金荷娜也徹底釋懷了。〈延伸閱讀:【金鐘 57】《我們回家吧 2》:「家」是怎樣的存在?人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回家」心得〉

正如黃善宇在書中寫道:「一個人雖然也能幸福,但既然決定讓某個人進入自己的世界,就必須照顧彼此的感受與狀態,為此付出努力。」住在一起有美好,也有摩擦,甚至有更多的挑戰迎面而來,但這也是讓人能從與對方的對比中更瞭解自己,尊重彼此原來樣貌,也在互相學習中,成為能對彼此「心懷感激」的人。〈延伸閱讀:「婚姻無法定義我們的生活,愛可以」:《小敏家》中年式浪漫安慰生活中煩瑣世事〉

關於「家」的定義延伸

圖片來源:Unsplash@ Simon Maage
圖片來源:Unsplash@ Simon Maage

「朋友是社會情緒的安全網。」這是金荷娜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而她們的共居生活,也以自宅為起點,與居住於附近的好友們形成的良善鬆散聯繫網,宛如一個超大的家庭,遇到需要幫忙的時候互相協助、在獲得美食分享給彼此,這樣純粹溫暖的關係是多麼美好的時光。

書末,黃善宇留下了這樣的結論:「當有別於過往、形式多元的家庭變得更加穩固健康時,社會共同體的綜合幸福指數,必然也會跟著提升。」在一個人的生命週期,於某段時光有人能互相照顧,成為彼此的依靠,甚至能重新連接起疏離的「朋友安全網」是多麼溫暖的事啊,到那個時候,就能看見無數形式的家庭樣貌了。〈延伸閱讀:《淺田家!》:入圍 8 項日本奧斯卡大獎肯定!在快門之間紀錄名為「家」的意義〉

圖片來源:博客來
圖片來源:博客來

《兩個女人住一起》沒有所謂的心靈雞湯,更無厭世毒雞湯,有的只是金荷娜、黃善宇那交換日記般的生活記述。讀來輕鬆又有趣,從獨身到同居的心態變化,還有對於人生的自我體悟,也讓人開始思考適合自己的「家」又是何種模樣呢?

主圖來源:Unsplash@ Daiga Ellaby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