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是家!林榮基:香港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件事

林榮基-銅鑼灣書店-自由
台北鬧區中山站,曾因三級警戒人潮稀落,此處的銅鑼灣書店,悄悄度過重啟第一個年頭。老闆林榮基經歷「被消失」大風大浪,如今活在自由國度,如何回首前半生?面對失落的香港年輕一代未來,他又如何以觀點化解結鬱?

 

 

「那天,水很冷,都變得不冷了,」2017年冬天,林榮基正站在新店溪前,感受到大風與冷冽的水氣,手裡握著電話,心卻是炙熱的。

電話裡,他得知,銅鑼灣書店的同事和出版合作對象,在中國被判刑了,這將是天人永隔。而此刻,他自己卻是踏在台灣的土地上,背後有六名台灣警察。這一次,他不是被監控,而是被保護著。

所以只要有時間,他會回到那溪邊,回憶當時的內心衝擊—重獲自由的感動。

林榮基-台灣銅鑼灣書店-香港

林榮基經歷「被消失」大風大浪,更懂自由的可貴。(蔣金攝)

超越生死的苦難 改變他的一生

灰白髮,消瘦臉龐,他穿著簡單,不刻意修邊幅。眼鏡後那犀利眼神,讓不認識他的人敬畏三分。但事實上,他外表那層與世隔絕的氣質下,是顆寬大溫暖的心。

「不自由,毋寧死。」訪問時,林榮基重複這句名言好幾次。照這樣來說,他其實已經死過一次了。

當被問到在中國被監禁的八個月是怎麼撐過的,他回答,自己並沒有撐。回憶裡,自己已放棄希望,有了輕生的念頭,但在那全天候受人看管的空間裡,最痛苦的,是求死不得。

2015年10月,他在羅湖口岸要與女友會面前,突然被幾人抓上車,戴上眼罩。他心裡默默算著時間,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直到吃飯拿下眼罩,他才能趁機觀察四周景色,望見附近的火車站,判斷自己正身在寧波。他被禁止說話,也沒人與他交談,他並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

幾個月過去,被逼問和書店訂書的人員名單、拍攝認罪影片、度過廣州酒店後半段的監禁生活,林榮基才被放回香港。但是,他被官方監控的日子並沒有停止,仍時時被人暗地跟蹤著。

2016年,香港七一大遊行前一天,好幾名人士在他住所樓下守著,使他無法參與出門遊行。直到香港民主黨的朋友用兩部車掩護他離去,他才得以脫身。此後,他躲去了香港離島,卻反而成為當地警方的監控對象。到2017年初,他受邀來台灣參加國際書展,在公館寶藏巖的新店溪畔接到那兩通電話,讓他深刻了解到,自己是多麼幸運。

林榮基-台灣銅鑼灣書店起居-香港

林榮基在書店裡的辦公桌受訪,背後就是他日常起居的區域。(蔣金攝)

獲得世界關注的平凡「賣書佬」

監禁期間的他並不知道,整個香港社會、乃至國際社會都為了他的「被消失」而鑼鼓喧天。在這起事件之前,他不過就是個普通人。

九七主權移交,他和普通香港人一樣看著電視,生活沒有太大變動。但是一個以「書」為志業的人生,卻帶他走上不平凡的道路。

他從小就喜歡讀書,什麼都讀。做過許多不上心的工作,1985年,他進入了中華書局當銷售員,每天的工作就是「跑街」,拿著樣品書去推銷。然而,1989年,發生天安門屠殺,他看著在報紙上連署支持運動的人們,因官方風向轉變而受到迫害,書局在出版時更將此事件定名為「風波」,他再也無法忍受了。

「你要怎麼讓我拿著這樣的書去賣?」他不可能接受「六四風波」這樣荒謬的書名。雖然丟了工作,但他對中國的興趣更濃了,正因為中國的問題盤根錯節,他讀遍剖析歷史文化的書。

他創立銅鑼灣書店時,是1994年,他39歲。當時許多通過「自由行」方式來到香港的內地遊客,來逛書店,他會給他們介紹一些探討中國問題書籍,作為一種影響中國大陸的方式。

但在2010年後,「自由行」人數銳減,書店生意也往下掉,他在2014年將書店賣給了桂民海,自己則繼續作書店店長。除了書店走下坡,他的私人生活也過得不順遂,因為和太太分居,沒地方去,他就在書店住了下來。

那段以書店為家的日子,他遇上了雨傘革命。928催淚彈第一次如雨般落下那天,林榮基也在金鐘現場,看著人群往銅鑼灣散去,他在一旁觀察,在運動大台宣佈「佔中」前,銅鑼灣早已擠滿了人。而後,因為書店離佔領區只有幾步之遙,等到午夜時分書店關門,他就在佔領區走走看看。

當時低調的他不知道,隔年底,自己將度過人生最痛苦的八個月,並會因此經歷,被推上香港甚至世界人權爭議的浪頭上。2017年整年,他忙著各種媒體訪問,也被受邀到歐洲、美國演講,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林榮基-總統蔡英文-銅鑼灣書店

總統蔡英文到訪銅鑼灣書店時,在小連儂牆上留下加油的話語。(蔣金攝)

台灣銅鑼灣書店與真正的自由

林榮基對名利並沒有興趣。他依然住在書店裡,每天過著開店、休息的簡單生活。

只是現在的他,人在台灣。

他在銅鑼灣書店接受本篇採訪時,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正值高峰,書店裡沒有看書的客人。但訪問席間,突有一名常客提來兩盒便當,說道,「疫情中辛苦了,謝謝您上次送我的書,」林榮基接過便當,收起訪問時嚴肅神情,浮現燦爛笑容。其實,稍早,他也收到快遞員送來的一盒粽子。嚴峻疫情裡,這些友人舉動格外貼心。

台灣人的熱情,林榮基都收到了。正如銅鑼灣書店能夠在台灣重啟,過程中得到不少台灣人的幫助。

早在林榮基被釋放以來,銅鑼灣書店就被中共官方掌控,他也被官方要求當個「抓耙子」,回到書店工作,為官方記錄訂書人的名單,這他當然不肯。他想另起爐灶,並在2018年,有了在台灣重啟銅鑼灣書店的計畫,可惜,金主因政治壓力撤資而破局。

2019年4月,香港反送中修例的消息一出,林榮基因擔心「被送中」,便快速決定到台灣定居。同年9月,重啟銅鑼灣書店的募資計畫一上線,幾個鐘頭募資就超標,達到6百多萬。

募資的豐碩成果,讓書店在去年4月正式開幕,店位於中山站3號出口旁的10樓裡,不僅是支持他的朋友,許多台灣政治人物也親自來送上祝賀,其中最重量級的嘉賓,就是總統蔡英文,蔡英文在門口的小型連儂牆上,留下了加油便利貼。

正如書店門口的匾額,大大寫著兩字「自由」,回想起開店過程遭遇店名被惡意註冊、在巷內被三名男子潑紅漆而上法院,他皆輕鬆說道:「我現在擁有自由,這才是最重要的。」

林榮基的書店人生

林榮基平時會在書店的小陽台泡茶,休息放鬆。(蔣金攝)

離開吧 香港不是家

那香港呢?香港怎麼辦?

林榮基一走以後,反送中的風波短時間內變成上百萬人運動,接著演變成沒有期限的街頭抗爭與暴力衝突。新聞畫面中,年輕人抗爭流血、被監禁、甚至失去性命。香港的情勢急速惡化,《國安法》頒布後,他看著許多朋友進監服刑;近日再看著《蘋果日報》關閉,香港已被佈下監控的天羅地網。

港仔的未來,一如將港仔的「仔」字拆解,是在港「人子」的未來,如林榮基說道,「香港將來,還是看年輕人,不是我這種年紀的人,」他最掛心的就是香港年輕人。他在許多年輕人心中,亦是延續革命精神的支柱之一,更是逃亡來到台灣時的寄託。

許多公開發言裡,他要年輕人不要逞一時之快,先保護自己;離開香港,同樣可以繼續反抗。不只是擔心他們的安全,他勸言的內裏蘊藏更深層的思考。他衷心認為香港只是一個「地方」,而這個地方,並不重要。

「年輕人沒有把自己跟香港分開,他們不應該把自己綁在這個土地上。香港不重要,你的人權、你的一生比較重要,」林榮基娓娓道來,香港人沒有投票權,因此香港本不屬於香港人,香港也就不是「家」,香港也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若有一處有自由、人權的地方,讓一群香港人定居下來,這也是「光復香港」的方式。

這些主張,聽在心繫著「光復香港」,甚至是主張獨立建國的年輕人耳中,或許有些虛幻。林榮基確實相信唯有獨立,香港人才能夠獲得真正的自由,他也在各大站台場合中,公開支持香港獨立。但以客觀條件來論斷,他也坦言,這不可能成真。

與其談傳統定義中的家國,作為一位「世界公民」,更加貼近他的信仰。他心中的家,是有自由人權的地方。

這些主張能不能說動年輕人,他不知道。但他觀察到,在書店裡、大學裡遇到的香港年輕朋友們,普遍抑鬱難解,需要透過集會抒發並得到慰藉。他自己即使不能和年輕朋友深入談論那些道理,但他能以這樣的觀點,提醒他們,「回到自己、關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打開不同層面的思考,來緩解青年們的憂鬱情結。

當然,他更希望年輕人多讀書來開闊視野,「有比較才知道自己不是最慘啊」。

但是,他真的不想「家」嗎?

除了飲食方面要適應台灣口味,其他部分,他說起來無牽無掛。如今,他也愛上了台灣自助餐。

他兩名30多歲的孩子還在香港,其中一位去年來了台灣探望他。當被問起會否擔心孩子們的未來,是否鼓勵他們移民,林榮基果斷的說,孩子都是成年人,他們自己決定。

待在書店,獨身一人,他有個小陽台可以抽菸、泡茶,看街景,也快活。即使,他再也沒有提及那位內地女友,無名指上的金戒,是來自已故母親。

他不常主動約朋友見面,因為他始終認為,許多問題要到書裡去鑽研、獲得系統性解答,如果只是與人交談,水平不到,就沒有意思。

年過六旬,他依然故我,樸素耿直,只說真話。被問到平時會不會孤單,林榮基環顧了書店一圈,笑道:「我有這麽多書陪著我,怎麼會孤單呢?」

分享本文 /
請留言
返回頂端